松弛素是一种多效性激素,在怀孕期间介导全身血流动力学和肾脏适应性变化。松弛素也被证明具有抗纤维化特性,并对心力衰竭有有益作用,例如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心力衰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特点是复杂的组织重塑,包括心肌细胞死亡和间质纤维化增加。松弛素激活了许多信号级联反应,这在缺血再灌注和心力衰竭的情况下是有益的。

如图1,这些信号通路包括PI3K通路和一氧化氮信号通路。松弛素家族肽受体1(RXFP1)是松弛素-2的受体,松弛素-2是生殖和心血管生理的重要调节因子。RXFP1是一个经过充分验证的靶点、药理学上重要的GPCR家族1c成员,其被松弛素激素激活与血流动力学、抗纤维化和抗炎特性有关。RXFP1的激活可以降低血管阻力和潜在的肺压,从而增加心输出量,增强肾、肺和肝脏重要中央血管床的灌注。

图1RXFP1介导的信号通路

靶向RXFP1的激动剂目前只有一款药物上市,是诺华开发的重组天然激素类似物serelaxin。处于临床阶段的激动剂有松弛素模拟物AZD(II期)、小分子AZD(I期),凭借新冠疫苗大火的ModernaTherapeutics公司开发的mRNA类激动剂mRNA-(I期)。以及临床前靶向RXFP1和RXFP2的多肽激动剂CGEN-(无进展)。

Serelaxin的心衰3期临床因为试验没有达到一级终点而失败,最后只能选择在俄罗斯上市,且Serelaxin的半衰期只有10分钟,需要静脉注射。松弛素模拟物AZD和mRNA-也需要注射。为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小分子激动剂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

小分子靶向RXFP1非常具有挑战,因为缺乏直接的蛋白结构信息,并且早期通过高通量筛选得到的小分子都缺乏成药性。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对35万多个化合物通过高通量筛选发现了化合物ML。AZ和BMS均以ML为先导进行优化,最终AZD在年6月成为首个进入临床的口服小分子RXFP1激动剂。

图2AZD的结构

两年一次的EFMC-ISMC是药物化学和药物发现领域的重要研讨会。在年9月的EFMC-ISMC会议上阿斯利康公开了AZD的结构信息。如图2,AZD结构中含有一个有趣的降冰片烷环,同时连着一个顺式环己烷羧酸片段。AZD正处于临床一期试验中,以评估其在日本裔健康志愿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使用单次和多次递增剂量给药。对心力衰竭伴射血分数降低(HFrEF)的猕猴进行的临床前研究显示,给药8周后,心脏收缩期功能得到改善,平均动脉血压或心率没有显著升高。AZD对RXFP1具有高度选择性,在7个最接近的GPCR中没有活性(大于10μM),并且与CEREPSafetypanel中的靶标没有相互作用。

图3AZD的发现-引入苯环的生物电子等排体

根据会议披露的SAR信息,简单猜测一下AZD的发现过程,这是一个传统药化改构的案例。图3箭头所示为ML的结构,LogD7.4较高容易带来一些毒性风险。最初将邻氨基苯甲酸片段的苯环替换成非芳香片段,如Rac-4和Rac-5,但都有不同程度的活性下降,清除也变快。如图4所示,改造的关键点是引入了羧酸片段,这可能是想降低LogD7.4或者改善药物的组织分布,从后续给出的Vss看,分布体积也减小了。Rac-12和Rac-13对比,说明了羧酸和氧原子之间隔4个碳原子对活性提升最有利,较Rac-11提升了10倍以上。进一步接上环己烷羧酸片段,并饱和Rac-11中非芳香环的双键得到化合物14,活性较Rac-11提升了倍,但化合物14的LogD7.4仍然较高,达到4.9。

图4AZD的发现-引入环己烷羧酸

进一步,把最右侧的苯环也用非芳香片段替代,以降低脂溶性,减小LogD7.4,引入叔丁基、环丁基、环己基等,得到图5所示的化合物15、AZD、16、17、18。活性虽然降低了,但是其他性质得到平衡,比如LogD7.4就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中,清除率也不会过快。预估的人体给药剂量也在mg/70kg/d内(除了化合物16的预估剂量达到/70kg/d)。而化合物17和18中R片段由F改为CN,降低了人体预估剂量却没有被选中,笔者猜测是基于安全性层面的考量。

图5AZD的发现-成药性的优化

如图6,重新梳理一下AZD的各项数据。由于RXFP1激动剂所针对的适应症是慢性病,安全性必然最为重要。AZD各项性质均衡,在最为关键的安全性参数的评价中,没有CYP酶抑制的风险,无TDI风险(CPY3A4/5),无hERG毒性风险,无ames毒性风险。caco-2测试中,虽然efflux达到3.6,有一定的外排,但是吸收较好弥补了外排的风险。虽对OATP1B1和OATP1B3转运体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仍需考虑具体给药剂量下血药浓度的影响。并且AZD的LogD7.4也因为将两处的芳香环非芳香化,同时引入羧酸片段,成功降低到3.2。CEREPSafetypanel中的靶标选择性也大于0倍。Vss也在合理范围,不会导致组织分布过于广泛而影响药效。大鼠的生物利用度达到58%,虽然食蟹猴的生物利用度只有12%,但是根据AZD在不同种属肝细胞中代谢稳定性的差异,预测的人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达到70%。

考虑到以上种种所带来的获益风险比,最终AZD进入一期临床评估其对心血管紊乱方面相关疾病的治疗潜力。

图6AZD的主要评价数据

在智慧芽专利数据库中检索RXFP1,主要是AZ和BMS在布局靶点RXFP1,还未看到国内公司follow的专利公开。

阿斯利康申请了一篇专利WO122773A1,包含个实施例,其中就有AZD。

BMS在.5.4公开了4篇RXFP1激动剂专利,第一篇WO077041A1,这篇专利只有19个实施例。第二篇WO077040A1,包含个实施例,少部分化合物达到了纳摩尔水平。第三篇WO077070A1,包含个实施例,多数化合物达到了纳摩尔活性水平。从结构上可以看出是在第二篇专利的结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优化。第四篇WO076626A1,包含个实施例。结构上延续了第三篇,只是把吡啶替换成了苯环。活性大部分都是纳摩尔水平。

自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首次报道ML的结构,已过去10年,AZ和BMS进入小分子RXFP1激动剂领域时,都是以ML为先导,根据传统药化改构的思路优化成药性。年在bioRxiv上发表了活性态RFXP1的CryoEM结构,这将促进更多新结构类型的RXFP1小分子激动剂的发现。随着AZD进入临床评估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一领域的研发热情也再次被点燃,期待更多积极结果的公布,为心血管病人带来福音。

参考资料:

1.RamW.Sabnis.NovelRXFP1ModulatorsforTreatingHeartFailure.ACSMed.Chem.Lett.,13,?.

2.MaikGollaschetal;RXFP1ReceptorActivationbyRelaxin-2InducesVascularRelaxationinMiceviaaGαi2-Protein/PI3K?/γ/NitricOxide-CoupledPathway.doi:10./fphys...

3.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