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苔是大型浮游植物,生长需要较多氮、磷等养分。养殖户希望培养微藻,抑制青苔,增加小龙虾优质天然饵料,提高其产量,但前提需要认清青苔和微藻的异同,抓住营养需求差异这一主要矛盾,从而解决青苔烦恼。
“肥水”培藻抑青苔
1、肥水的目的
肥水的目的是培养微藻,抑制青苔。微藻是浮游植物,含有叶绿素、胡萝卜素等色素。当每升水中微藻数量达到1亿~2亿个时,水色呈茶褐色或黄绿色,透明度在30~50厘米,阳光不能直射池底泥皮,青苔孢子得不到光照,不能萌发,从而抑制青苔生长。
2、肥水的判定
养殖户认为的“肥水”是指水体中氮、磷浓度很高,因此到了冬季,盲目施肥,如无机肥(磷肥、碳铵等)、农家肥(畜禽粪便)、氨基酸、腐植酸肥(肥水膏等)被大量用在虾池中,导致水中氮、磷浓度高达1毫克/升以上。春季气温回升,青苔报复式疯长,吸收大量氮、磷等营养,使水体仍然清澈见底,既没有培好微藻,又不能抑制青苔。从肥水的目的来看,肥水是为了培藻,因此“肥水”或“瘦水”根据生物学指标即微藻数量或生物量多少来判断。
由于养殖户对“肥水”的错误认识,导致肥水效果适得其反。养殖户看到水瘦(清澈见底),然后肥水(施肥),结果青苔暴发(青苔吸收养分),水瘦,再肥水,又暴发青苔。养殖户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因此若反过来思考,养殖户肥水(施肥),青苔暴发(青苔吸收养分),导致水瘦(清澈见底),这样从源头控制,不施肥,不给青苔供给营养,则会“饿死”青苔。综上所述,肥水过程中的养分管理是“培藻抑青苔”的关键。
3、肥水的核心是营养循环
小龙虾是边吃边拉型的直肠动物,饲料消化率只有20%~30%,由于消化利用率低,大量的饲料以粪便、残饵等形式沉积塘底。饲料粗蛋白质含量往往为30%以上,以氮计则约含5%。据统计池塘底质淤泥中总氮、总磷和有机质含量分别超过自然土壤6.9、15、9倍。此外,近年来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中氮、磷浓度本身偏高。如果把上述养分循环利用起来,既满足微藻生长,又不让青苔暴发。因此肥水过程中养分管理的核心在于营养循环。
营养循环的动力在于微生物。水产用微生物菌有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等,具有强力分解有机污物的能力,能分解残饵、粪便、残体等。微生物将这些物质转化为有机、无机营养从而供藻类生长。同时,泼洒使用能补钙的有机酸制剂活力多甲酸钙,有效抑制有害病菌的生长繁殖,提高水体钙含量,保持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养殖户正确认识“肥水”,避免盲目施肥;尽量选用合适的微生物菌剂,实现营养的循环利用,满足微藻生长,抑制青苔,起到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