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求职招聘QQ群 https://www.sohu.com/a/406850306_120376760

摘要:通过对—年狐狸、水貂等病料实验室检测中发现,狐狸、水貂的肉毒梭菌中毒症发病有逐年增多趋势,根据国外养殖现状及防控措施,提出适合我国养殖现状的防控建议,以供广大毛皮动物养殖同仁参考,降低发病风险。

关键词:狐狸水貂肉毒梭菌防控

肉毒梭菌病(clostridiumbotulinum)是一种由肉毒梭菌毒素(clostridiumbotulinumneurotoxin,BoNT)引起的严重的致死性人畜共患类细菌性疾病[1]。肉毒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菌,在罐头食品及密封腌渍食物中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在细菌繁殖过程中分泌的肉毒毒素是目前已知的最剧烈生物毒素,可抑制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导致肌肉松弛型麻痹,呼吸衰竭而死亡。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有家畜肉毒梭菌毒素中毒事件的报道,一旦中毒动物死亡率超99.92%[2-4],这不仅给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是威胁到人类的食品安全,成为全球公共安全问题。目前肉毒梭菌有7个血清型[5](A、B、C、D、E、F、G),畜牧业养殖中C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应加以重视。

01一、肉毒梭菌流行概况

目前毛皮动物肉毒梭菌中毒症的发病对象主要是使用自家配制鲜料的水貂和狐狸养殖场户。~年临床检测数据显示,每年8~11月份是肉毒梭菌检出率最高的时期(见图1),此时期动物正值快速生长期,采食量大,动物采食被肉毒梭菌或者毒素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后发病。在发病动物中以水貂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调查发现在山东、辽宁大连、黑龙江尚志市等水貂养殖密集区均有发病情况;水貂目前普遍采食鲜料,饲料原料主要是以海杂鱼、鸡鸭副产品为主,其中以保存时间较长的海杂鱼、鸡鸭副产品发病风险最高,肉毒梭菌在水貂消化道疾病病原中,虽然检出率较低,但是其死亡率最高可达90%以上;狐狸饲料传统是以成品粉料和自配熟料等为主,但是自年以来狐狸自配鲜料在辽宁、黑龙江、山东等部分地区的养殖场户开始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鲜料在加工、适口性、营养等方面具有更突出优势,但与此同时狐狸的消化道疾病中肉毒梭菌的检出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狐狸消化道疾病中,威胁最严重的病原之一(见图2)。

本病的发病特点是发病急、死亡率高,常呈现群发特点。目前使用自配鲜料的养殖场户发病率最高。采食快、采食量高的动物发病率、死亡率高;本病一旦发病,无有效解救药物,只能通过更换饲料原料进行控制。

图1.~年肉毒梭菌每月检出概况

图1.~年肉毒梭菌每月检出概况

图2.年—年不同动物肉毒梭菌

图2.年—年不同动物肉毒梭菌检测概况

02二、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水貂肉毒梭菌中毒症的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突然瘫痪、昏迷、痉挛、全身麻痹数分钟而死亡(见图3);亚急性病例往往出现动作不协调,肌肉僵硬,吞咽困难,随后出现麻痹、头下垂、口角流涎,吞咽困难,呼吸急促,最终心脏麻痹而死亡;慢性病例多数是零星发病,采食量较高或者抵抗力较差的水貂最先出现,逐渐出现瘫痪、尿湿、食欲剧减,病程5~7天;狐狸肉毒梭菌中毒症主要表现为食欲突然废绝、瘫痪、个别病例死前舌头脱出及尿湿,狐狸临床发病多呈现慢性经过,极少出现大面积伤亡,多以慢性病例出现;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肝脏肿大(见图4)、肾脏出血(见图5),严重病例后肢肌肉僵硬,个别病例有肠道出血。

03三、实验诊断

实验室诊断可采用检测毒素、细菌两种方法。毒素检测一般以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首先采集病死动物胃肠道内容物,用明胶磷酸盐缓冲液浸泡研磨,离心后取上清液0.5~1ml注射到小白鼠腹腔,24h内小白鼠发病并表现四肢瘫痪、毛竖立、呼吸困难、腰部凹陷等症状,最终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即可判定为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细菌检测的常规检测方法较为复杂,需经过增菌培养、生化鉴定等操作步骤,操作较为繁琐,检测时间较长,目前在一线应用较少。近几年有报道利用PCR技术[6-7],无需对检测检测样品进行增菌处理,即可开展检测,检测速度和灵敏度大大提高。

04四、综合防控建议

肉毒梭菌中毒症作为最为毛皮动物养殖过程中最严重中毒性疾病,是毛皮动物养殖中发病率低、死亡率超高的细菌性疾病,国外水貂养殖已经将本病纳入正常的防疫程序中;而且由于本病没有特效药物,只能通过饲料品控和疫苗免疫进行预防,所以国内毛皮动物养殖同仁应切做好狐貉鲜料的品控工作和疫苗免疫工作。

4.1严格把控饲料品质关

毛皮动物肉毒梭菌中毒症发病急死亡快,无有效解救措施。在日常的肉食性饲料采购过程中尽量避免一次性进购大量原料,储存周期在3个月以内,储存条件严格控制在-10℃左右,切不可出现冷藏温度剧烈变化;同时在狐狸和水貂鲜料工厂化的大趋势下,工厂化鲜料配制以突出的安全优势和营养配比优势已经逐步养殖一线所认可,强烈推荐广大毛皮养殖同仁选择使用;在自己制备鲜料过程中不但要控制原料安全,同时加工过程的安全把控也应更加重视,杜绝二次污染风险。

4.2强化饲料加工、饲喂各环节安全措施

夏季气温高,毛皮动物饲料配种过程中适当添加苯甲酸钠、冰醋酸、山梨酸钾等防腐败添加剂,降低腐败风险;同时动物采食后剩余饲料应及时清理,谨防发霉变质;用于饲料粉碎、搅拌、喂食等设备每次使用完毕必须使用清水冲洗干净,每周进行1~2次彻底消毒,谨防细菌滋生。

4.3加强疫苗免疫

目前毛皮动物临床常见的肉毒梭菌毒素均以C型为主,而采用菌体和外毒素纯化工艺制作而成的C型肉毒梭菌中毒症灭活疫苗安全性更高,免疫保护期在一年以上,在6~7月份对水貂、狐狸进行一次免疫,能有效降低肉毒梭菌中毒风险。

肉毒梭菌中毒症作为毛皮动物临床威胁最严重的中毒性疾病,而且一旦发病损失巨大;但是近几年不断增多的慢性病例,往往引不起广大毛皮养殖重视,导致病情延误而使损失加重;因此在加强疫苗免疫和饲料原料品质控制的同时,必须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