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其本身的功能和价值也在不断进化。从最早基于降低交易成本的考量,到后续兼顾环境、社区与员工福利,效率与责任的平衡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命题。
过去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正是这种对效率的追求和责任的完善,不断推动着商业进化和社会进步。伴随着商业与社会边界的融合,企业、经济与社会形态的演化正在面临新的变革。
两年前,家美国顶级公司CEO在“商业圆桌会议”上,联合签署了《公司宗旨宣言书》,重新定义了公司运营宗旨:每个利益相关者都是至关重要的,企业要为公司、社区和国家未来的成功做出贡献。
年,全面实现小康社后的中国社会,开启迈向未来的新图景。作为重要推动力的商业主体,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将更加注重可持续的社会价值创造,为“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面对新的变革,企业该如何调整自身战略,从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的效率优先,到推动美好社会建设的可持续价值创造?企业在进化的过程中,如何寻找适合自身的可持续价值创造路径?对于探索中的企业而言,如何面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对话嘉宾:
王淄元气森林副总裁
张玉阿甘锅盔创始人
吕鹏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王兰腾讯青腾总经理腾讯生态合作部总经理
主持人:
刘金松腾讯研究院资深专家
商业环境变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主持人:从宏观上分析,企业如何看待外部环境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对企业提出哪些要求?
吕鹏:从整体的发展趋势来看,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要求企业要更加兼顾安全与发展。即企业一方面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促进共同富裕,履行社会责任。
这个变化对于企业来说最大的要求是,企业要做到兼顾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发展,意味着企业要投入到共同富裕或者商业向善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中。过去很多人想到常见的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些做法,比如说出现洪水企业捐钱,出现地质灾害捐钱,或者搞一些公益项目,这是一些传统公益的做法。
但是新时代对企业商业向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涉及到一个新的概念,叫做企业社会创新。原来企业社会责任叫做CSR(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现在我们改了一个说法叫做企业社会创新,即CSI(CorporateSocialInnovation),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企业创新的产品和创新的服务,来实现企业社会责任。在这样的过程中,就是要兼顾企业的经济发展、社会影响力、社会价值等,把企业的生产环节和品牌塑造的环节全部打通,企业社会创新的理念,对企业的总架构和商业模式都提出很多新的要求。
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体现了公司愿景,这跟原来的传统社会慈善、社会公益的做法有非常大的不同,实际上是通过商业模式的变革,实现一种可持续的社会价值创造。
王淄:刚才吕老师的分享给我们很多启示,作为一家年轻的企业,元气森林也始终保持青春的活力和前进的动力。除了秉持用户第一,传递好产品以外,在可持续的价值理念方面,我们也坚持探索和创新。我们认为在可持续社会价值方面,元气森林有两个重要的使命,一个是实现自身的高价值高质量的发展,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基所在。二是实现和用户情感连接,用真正的好产品,还有我们的产品塑造,去服务美好生活,实现企业社会价值。
这就是为什么在大家耳熟能详的“零糖、零卡、零脂”产品之外,元气森林在年又正式发布了“三0工厂”战略,即逐步实现“0防腐剂”、“0污染”和“0碳”工厂三大目标。具体来说“0防腐剂”,是元气森林从去年年初就正式启动的行动计划,目前已经覆盖我们全部的产能。我们通过革新保鲜技术,不再在饮料里面添加苯甲酸钠、山磷酸钾等防腐剂,实现全程的无菌生产,从而促使产品品质更优,同时也更健康。“0污染”是指元气森林通过工艺升级,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率,致力于在年实现生产废水百分之百的可循环再利用,同时也向“零填埋”迈进,有效保护水质还有土壤健康。“0碳工厂”是指现在在我们所有元气森林的工厂都安装屋顶分布式光伏系统,并不断探索风电、水电清洁能源的使用场景,今年我们第一座碳中和工厂也将在都江堰投产,我们未来要实现全部工厂的零碳目标。
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号召,制定了面向年的可持续发展“三友好”战略,同时我们集团也在组织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将有创造性的可持续发展价值上升到公司的战略层面,自上而下的贯彻理念、指导行动,推动我们企业长期的发展。
通过这些战略目标的落地,我们也希望把元气森林打造成行业内绿色标杆,持续向消费者传递有爱又绿色的好产品。
张玉:阿甘锅盔是一个中国传统小吃连锁品牌,目前我们在全国有多个城市有店铺,新加坡、马来西亚、欧洲也有我们的分店。阿甘锅盔立志于“小门店大连锁”的发展路径,在中国传统小吃的发展路径上,我们有哪些社会创新?我认为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如何吸引顾客?阿甘锅盔在创立之初,就发现工业化的小吃零食已经不受顾客欢迎,我们的初心就是致力于将传统的小吃零食现场手工化,并且在商场开设门店,便于顾客购买。
中国的老百姓其实十分注重食品安全。我们对待顾客有一个关键词叫“高标自立”,就是用行业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从原材料的选材上,我们持续与行业排名第一的企业合作,我们面粉、猪肉供应商都是世界第一,强大的队友为我们的发展保驾护航。在食品加工上,我们自己建造的工厂,也通过了行业食品安全加工的最高标准认定;在物流配送上我们选择了服务国际知名餐饮品牌的物流企业。这一系列的选择,其实就是为了达成高标自立。
在商业创新上,我们有一个词叫做先义后利。现在大家都在讲第三次分配,其实传统小吃行业,我们更讲究的是第一次分配,所以从第一家门店开始,我们的门店就跟我们的伙伴分享股份,让他们能够享受到企业发展带来的红利。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我们还将总部一定比例的股份分享给一部分优秀的伙伴。
在社会责任价值上,疫情期间,我们积极响应各个社区的号召,出钱、出力,在各个城市里贡献阿甘小吃微薄的力量。概括来讲,对待顾客上我们是高标自立的,对待我们的伙伴上是先义后利,让大家一起享受企业发展的红利。
王兰:我觉得新的环境,给这种平台型的互联网企业提出了非常多的要求。其实我跟很多青腾的企业家学员们也经常沟通这个问题,大家也在说在以前可能倾向于商业优先,首先要去思考的问题是怎样给自己的股东、董事会交付一个合理的商业成绩。
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要思考一个更广泛的问题,即社会责任。其实大部分的企业家初步了解这个命题之后,他们是非常支持的,因为企业家自己建立一个平台型的公司,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愿景和使命,创业初心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实际上是不矛盾的。因此当时代提出了这个命题之后,很多人就会很体系化地去思考这个问题。
从我接触的很多成长型创业者来看,他们会从这几个层面来思考这个问题。第一层是从自我做起,在推进商业的过程中、业务流程当中,梳理内部的一些责任流程、法务流程,保证自己企业是更加合规的;第二层是很多企业,除了思考自身外,还会想本身的业务体量能否更多帮助全社会,也就是说所从事的业务本身是不是带来了正向的社会价值,会想更多赋能社会的问题。第三个层面像互联网平台,除了能助力更多人,还会思考能不能再进一步助推科技创新,包括把生态合作伙伴也带入到自己实现社会价值的进程中来。
可持续社会价值创造路径的选择
主持人:从企业实践的角度来看,在寻找社会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张玉:在企业发展实践当中,除了连接顾客,连接我们的伙伴,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就是我们的加盟商。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怎么样从公司各个系统来支持加盟商,能够让他们在加盟我们的同时,能够有更好的创业果实,所以我们在商场店、社区店、楼寓店中不断在打造示范店,分享给加盟商,希望通过创造更多的盈利模型,陪同和扶持更多的优质加盟商。另外我们企业这两年专门拿出00万支持75位特殊伙伴加盟商,这些特殊伙伴有大学生、转业军人、社会关爱人士等,其实就是怎么样匹配他们的资源,能够让他们在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跟着企业一起发展。
主持人:刚才你提到针对特殊群体的支持,公司是如何平衡不同加盟群体的?
张玉:我们在全国有22个“战区”,每个“战区”有两个名额。一是我们明确定义这三个群体,另外有一个总部审核机制,有一些相关的流程,比方说他写申请要有相关的证明,比如村委会的证明甚至我们要进行家访。
主持人:元气森林在践行社会价值创造的过程中,有哪些经验?
王淄:元气森林在寻找商业向善的路径过程中,我觉得最值得分享两个探索,一是从自身出发,因为我们做饮料食品行业,所以我们始终把落实国家的重大战略作为自身技术的提升、战略转型的最好动力,我们进行主动布局,特别是在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方面,进行积极行动。
我们将绿色低碳作为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重要方向,从元气森林成立的第一天起,从瓶身到包装全部采用环保材质,同时我们还在努力实现百分之百绿色工厂建设,百分之百水资源利用等,目的是跟国家一起倡导低碳节能绿色生产,也向消费者传递绿色消费的概念。
此外在工业技术方面,我们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我们建的五个工厂,全部采购国产设备,这个做法也带动了饮料行业的创新突破,我们始终选择全自动无菌生产线,现在这个是行业最高标准,我们也希望通过自身的发展,坚持带动供应链上下游的升级。总结我们的探索,我觉得就是企业要有积极创造可持续社会价值的主动性。
主持人:对企业来说,做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是一个长期的事情,可能消费者的感受并不是那么明显,你是怎样看这样一个过程和反馈呢?
王淄:这是一个企业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同时我觉得我们下一步要更好地跟我们的用户做好价值连接,我们的主要用户可能是90后、95后,他们对环保的诉求非常高,环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IP,如果这个企业不断推进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战略,这群消费者愿意跟企业一起成长。
主持人:在青藤平台上,有很多成长型、创新型企业,作为腾讯赋能产业生态的学习平台,如何连接更多企业加入可持续社会价值的战略中。
王兰:腾讯在可持续社会发展或者TechforGood这件事情上的做法,我觉得是非常好的。第一,它自上而下提出了科技向善这一使命愿景,把它作为一个从上到下的价值观,让全体员工自发思考怎么去结合;第二是成立SSV这个部门,其牵头去做多个联合项目和实验,同时公司也鼓励SSV跟其他业务团队合作,去共同探索可持续社会价值的方向。
从青腾的角度,青腾是腾讯希望“助力实体经济和产业生态”的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我们从很早的时候,就在跟SSV团队、腾讯研究院的同事们一起在探讨,青腾在其中的责任和担当。年月12号,我们第一次提出了公益的倡导——可持续社会价值应该是每一个企业家的“必修课”,青腾希望用学习平台的发声,去号召整个生态和行业中的企业家意识到这这件事的重要性,唤醒他们的意识。
年,青腾倡议大家聚焦青少年教育问题,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我们也是在做知识平台,我们认为每一个创业者和企业家,他们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寻找到自己的事业和梦想的经历,很大程度上可以去激励青少年群体。
另外,青腾一直在跟各大高校合作,我们也在联合发起“可持续发展”专题的班级,学员能够通过这个班级全方位地去了解乡村振兴、低碳行动、科技助老这样的一些理念和活动。很多学员也表达了对这样一系列命题发自内心的拥抱和积极思考、了解的愿望。作为腾讯自身来说,可持续社会价值创造的议题不仅要从我做起,也希望能够影响到更多合作伙伴和企业家,青腾也希望在这里面去多做属于我们的思考和贡献。
主持人:我们请吕鹏老师来给我们做一个分享,商业的进化过程中,企业怎么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径,新的商业进化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吕鹏:讲到商业向善,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找不到抓手。做的不好的企业特点是漫天开花,什么都做,做的好的企业最明显的一点,包括我们在《寻找座头鲸》报告里讲的,这些企业的商业向善跟主营业务、自身的优势是密切相关的。
第一,企业的商业向善,在我看来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把人力资源、公共关系、企业社会责任等多重资源组合起来,探索商业向善的方向。很多互联网公司目前都在推进这样的活动和创意,通过这样的机制设计让企业员工参与到商业向善过程当中,他们开发很多小的产品,一开始可能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甚至看上去不挣钱的一个小项目,但这种实践性的项目把员工发动起来,可能以后就会成为非常有意义的项目。
比如腾讯的为村、阿里的蚂蚁森林,另外最重要的是还要动员老板参与,如果商业向善行动不能把老板动员起来,那这不是一家公司的商业向善,在很大程度上会成为一个形象工程。
企业在践行商业向善的过程中,还要把客户关系端,尤其是面向C端的用户群体,纳入到商业向善的品牌范围。我们要聆听客户的声音,跟他们有情感连接和行动连接,还要保证他们的客户的权益。对互联网行业来说,一些隐私算法,对消费企业来说,产品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社会责任。
第二,公司治理架构上我们能不能做一些调整,在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的使命上我们能不能做一点事,或者成立可治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第三,在政府推动的重大项目或行动中,企业如何把自身的商业向善行为融入到国家行动中去?比如环保,一些饮料企业像星巴克,他们参与到中国的河道治理中,很多企业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有一些企业的负责人,还会成为河长。
如何面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主持人:从效率优先到社会价值创造转化的过程中,企业怎么样面对这样一个挑战?
王淄:元气森林作为新消费行业,我们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做好品牌沉淀。刚才吕老师说到如何与用户更好建立情感连接,给他们一个正向的价值传递,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用爱让用户成长。元气森林并不追求成为网红品牌,但是所有伟大的企业一开始都是网红,顺应了时代和消费者的要求。当年的谷歌、飞书、脸书都是网红,那个时代还有很多其他的网红企业,大部分企业的实力跟不上就被淘汰。是不是网红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让企业不断地沉淀,成为真正可持续发展,甚至是国际品牌,这也是元气森林作为一家年轻企业要长期思考的。
我们一直坚信中华有为。元气森林作为一个代表民族品牌的新消费品牌,能够成长起来就是因为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对文化是有自信的,正是因为这个文化自信才支持我们中国品牌,相信它以后也会登上世界舞台,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是推动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坚实动力。这就是为什么在过去两年,虽然新冠疫情肆虐,元气森林还是勇敢出海,目前我们的产品已经到达美国、新西兰、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而且受到当地消费者喜爱,未来我们也会坚持服务全球的理念,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健康产品。
在全球的事业里,向伟大企业学习,同时做好品牌沉淀,去跟消费者建立正向的价值连接,在这方面我们还会面临很多挑战,还有很多值得跟前辈、同行学习的地方,也希望继续得到大家支持,让元气森林更好的成长。
张玉:第一,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和困难。我们这个品牌有八年了,虽然我们在做走进顾客、靠近顾客,创造顾客的事情,但是我们还是要重新学习怎么样与新的消费群体来介绍我们的品牌、传播我们的品牌精神。我觉得阿甘锅盔希望跟年轻一代沟通,我们讲吃“盔”是福,怎么样让年轻一代有“盔”必吃?另外一个就是性价比,我们希望通过完善自己的商业模型,最终实现走进千家万户,让我们的顾客随时都能找到我们。
另外,餐饮行业属于服务业,是一个服务密集型的行业,我认为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人,加盟阿甘锅盔只需要八到十万块钱。面对的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第一缺少社会资源,第二也比较缺少知识沉淀和专业能力,另外他们也没有非常充分的资金,我们的挑战就在于怎么样很好的激发、培训加盟商。特别是在疫情下的这两年,加盟商他们要靠一个小店生存下去,公司要提供一些灵活的政策。
主持人:怎么激励员工去实现这样的目标或者愿景?
张玉:我们对人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是技能这块,因为我们是现场手工制作全球最薄的带馅锅盔。我们早期发展第四年的时候,我们就建立了阿甘商学院,每年有线上教育,现场教育,针对不同的小伙伴,我们有理论和有实操的课程。我们甚至有一些阿姨都不认识字,我们要告诉她怎么样对待顾客,我们也做了一些视频教育。
确实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特别是小吃行业年轻人、老年人都有,首先要靠完善的企业制度,另外一个要有文化价值观的牵引。我们公司内部有一个专门的队伍每个月都要去每一家店稽查,同时我们也会邀请神秘顾客对我们每一家店进行系统性打分,从管理上,进行强有力的管控。我们餐饮行业这一群人很纯朴,这些人缺信心、缺能力,但是如果组织能够通过组织架构,培训系统,盈利模型,成功案例让他信任,并且给他一些培训晋升发展的路径,他们最终也会做得很好。
主持人:企业要实现商业向善的目标,从人才方面有哪些措施?我们请元气森林的王总做一个分享。
王淄:元气森林是一个很年轻的企业,像腾讯阿里这样一些公司好的做法,一直是我们学习的目标,我们最近在组建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从治理架构上,保证我们的可持续社会价值上升到公司战略层面,这就是一个系统打法。无论是吕老师刚才说的GR、PR、CSR、HR,我们还有产品经理,整体打通做一个自上而下的理念指导,CEO本人对可持续发展也高度重视,我相信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企业长远的发展。
元气森林虽然有互联网思维的底色,但还是一个传统的食品饮料行业,作为一个食品饮料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社会价值方面,我们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无论是每一瓶饮料,还是每一个生产的环节,好产品本身就是要对用户负责。
另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产品跟我们的用户共同成长,我们觉得Z世代是有更高价值诉求的。我们注重用数据说话,收集用户反馈。未来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造方面,无论是在治理结构,还是整体战略搭建上,都会上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整体协同推进,这样可以让企业更好地行稳致远。
主持人:从社会视角来看,一个企业追求社会价值创造,是不是对消费者一定会更有吸引力?从长远角度看,做好这件事是不是会更有竞争力?
吕鹏:社会价值创新,是一个说易行难的事情,我想90%的老板都不会说他的公司只为了赚钱,特别是中国有这样一个文化传统中,大家认为中国的企业就应该做到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并列齐驱。
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上,事情就变得比较复杂,有很多难点,比方有企业自身的难点,在资金充足的时候,做社会价值创新容易,但我们知道现在很多企业资金不是那么充足的时候,该如何取舍?再比方说CEO的时间精力分配,是去参加社会性活动,还是更多的从事经营生产?
外部环境也很复杂,我们讲社会价值,我们要知道社会是多元的。有些价值我们都认可,大家没有疑问。但有些事情大家的看法就很不同,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在操作层面上需要一事一议,针对具体的场景来讨论。社会价值的难点就在这个地方。
对于企业来说,要想把商业、用户、社会价值真正做大,对企业治理能力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一家坚持社会价值创新的企业,肯定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在商业上也会得到回报,解决了社会问题,回应了社会痛点,创造了成功的商业模式,当然能获得回报。但在微观层面我想讲的是,企业到底解决什么价值?在品牌建设上到底做什么?我觉得需要针对具体的场景,具体的人群,具体的产品考虑,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多元,对企业的治理能力是全新挑战。
主持人:下面请王兰总分享一下,在和青腾学员企业互动过程中,企业在创造社会价值方面,遇到的共性挑战是什么?
王兰:所有人都意识到,企业的长效发展必须思考企业对整个社会价值的输出和贡献,更多人可能是有这样一个愿望,寻找自己要做什么,就是what的事情。其实每个企业都可以有办法,比如说出钱,捐赠、资助,都是很直接的操作,核心要找到业务体量中哪些东西是可以修正为更加持续发展的,以及企业可以做到什么程度。
他们可能在之前把企业创造社会价值理解为一个比较窄的点叫公益,会有一些长期的项目,当这件事上升到一个企业社会价值的角度,他们会更加深度拆解产业链条中可以优化的地方,会更多结合自己的业务去发起一些新的项目,而这个发起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寻找的过程,我觉得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当你发现一个可以跟业务非常强的结合点,企业的发展和社会价值两方面都会有一个最好的效果。
我平时也跟很多企业家互相交流,大家也在思考很多合作和联合的方式,比如食品企业,可以发力的点比较单一,在乡村振兴方面,食品企业可以帮他们解决一些食材销售,但是你要全面振兴一个乡村的时候,不光是单点的发力,有时候我们经常会去帮助企业跨界,共同发起一些项目,让大家资源和能力上互补。
这种情况下,每一个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上所做的举措会更加丰富多元,想象空间也会更大,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给他们自身的业务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增量,这可以算是挑战,但从某种程度会转化成每个企业思考这个问题的一些新的机会点。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元气森林的王总分享一下,在应对企业推进社会价值创造方面可能存在的一些挑战,以及元气森林怎样和消费者产生情感连接?
王淄:元气森林是一家“用户第一”的公司,“用户第一”体现在那里?一方面,我们给用户生产好产品,好产品在饮料行业很简单,体现在配料表上面,我们是中国饮料企业里第一家大规模启用赤藓糖醇的公司。赤藓糖醇是一种相对天然、高级的代糖,价格要比人工代糖高,我们用还是不用?如果新的代糖对消费者更好,更安全,为什么不用呢?所以,最后我们零糖、零卡、零脂生产出来的产品,定价可能更贵。
我们也要看到年轻一代消费者会选择真正对他好的产品,真正用心陪伴他的产品,价格不再是他们首要考虑的要素。不仅是在中国,在全球市场我们也是坚持这个标准,我觉得以后的中国的品牌,也应该代表高品质,通过好的原料、好的产品陪伴,陪伴全球的用户成长,这也是用户对我们的要求。
元气森林的“用户第一”体现在我们的产品从配料到外包装不停向用户做调研,根据用户的调研随时调整,以前很少有饮料企业先做调研小规模投放,用户都非常喜欢我们才会大规模投放,在小规模的投放测试过程中,我们会根据用户的喜好,随时调整我们的外包装,经过跟用户无数次的互动,他们的数据给了我们很多支撑。
在新的商业环境下,最重要的是你要懂用户,真正与用户建立价值连接,不要从我们的视角去想象用户,互联网新的数据手段给了我们很多新的平台和方式,能让你更懂你的用户,在真正懂得消费者的痛点和需求之后,再去倒推设计产品,可能是未来新的商业环境下,新的商业模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