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点击上方“轼界车真探”可以订阅您应有的知情权!

眼又一个夏天过去了,我已经打开了桌旁的电暖气,以免打字的手不听使唤。夏天的时候我曾发微博DISS了一下小鹏汽车,事后竟意外的收到了小鹏的回应,他们建议我多了解一下小鹏,然后再考虑要不要继续DISS他们,云DISS这种事情他们觉得委屈。如今天都凉了,我才与小鹏完成了初步的沟通,今天就把这个关于态度的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夏天我DISS小鹏汽车主要有两个原因:1.小鹏作为一个PPT造车新势力中的一员,我不是针对小鹏,而是对所有类似企业都有刻板偏见,不认为小鹏会做好,小鹏应该是跟其它品牌一样,无非是个为了IPO而生的圈钱工具;2.我见过小鹏真车,帮别的媒体解决过小鹏的问题,里里外外看了个遍发现果然如我所料,这简直就不是能够拿得出手的产品,如果上市就是个笑话。综上所述,我得出了谁买小鹏,谁SB的微博结论。

PPT造车企业的通病

微博发布一周内,小鹏的公关部因此找到了我面谈沟通了一下,但态度令我惊讶。他们认为这种负面言论很多,不差我一个,但是想知道我为什么持这种观点。当我解释完上述理由后,他们只是讲了几个小鹏的现状和故事,由于他们的态度和故事,让我对小鹏这个企业产生了兴趣,虽然没有改变我的观点,但好奇心已经使我不排斥,甚至想多了解一下这个品牌了。我认同他们这句话:先了解一下小鹏,再决定是否要DISS。

转述小鹏的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叫何小鹏的梦想:何小鹏自己说他有三个梦想,第一个是40岁实现财政自由,结果凭借UC浏览器,不到40岁就实现了;或许成功来的太容易,让他开始思考如何实现自己的第二个梦想——在大海里盖房子。经过多方打听和估算,他的资产不足以支撑这个梦想,于是放弃了,转为攻克第三个梦想——造个汽车。总结一下故事想给我传达的思想,就是一个有钱人为了实现儿时的梦想孤注一掷,因此小鹏汽车的出发点就和很多别的品牌不同。这个故事打动我的是竟然有这么一个“神经病”的老板,就好像川普当选美国总统一样,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因此我开始对这个企业感兴趣了。

另一个故事:我DISS的小鹏汽车是他们第一代产品,他们建议等出了第二代产品后邀请我看看车,再决定是否继续DISS小鹏。与很多PPT造车企业不同的是,小鹏本人并没有着急IPO圈钱,而是踏踏实实的制造了第一代产品小鹏1.0,从产品上找到了无数的不足和毛病,让小鹏本人和团队对产品的完成度以及传统车企的技术储备有了敬畏之心,然后小鹏本人在1.0车型拿到工信部资质,可以挂牌上市之后,宣布这款车不向消费者发售,仅做内部测试研发使用,全力开发第二代产品小鹏G3,把G3作为第一款上市销售的车型。

小鹏1.0版,已拿到上市销售许可,可上牌,但被何小鹏挥泪斩马谡!

这个故事才是真正打动我,让我想要多了解小鹏的根本原因:一个企业老板,竟然能主动放弃极不成熟的产品,默默背负巨额研发成本,并且不急于IPO圈钱。这是对消费者和口碑极为负责的态度。因为有态度,所以大家才会给予一定的包容。相比还没有研发完就上市、IPO的其它电动品牌,小鹏汽车和何小鹏的底线不知道要高出多少。纵观现在的汽车新势力,哪个不是奔着圈钱来的,哪个不是技术不成熟的着急发布新车圈钱。小鹏汽车肯定也为了赚钱,但是起码赚钱的态度不是抢钱。

网络段子

2个月后,轼界接到了小鹏的邀请,去参加北京郊区的设计沙龙,听设计师讲小鹏的外观设计,并且小鹏G3也将首次开放实车外观参观。由于只是外观参观,没有什么意义,因此我与小鹏方面商量等到有真车了,内饰可以开放了,我们再看看,这次就算了。

就在前些天,小鹏再次找到我,并且非常有诚意的把一台G3送到我的办公室,给了我24小时的“鉴赏、找茬时间”,希望我这边能够给出一些建议和意见,所有观点都会详细转发给工程和其它相关部门做修改参考。还是那句话,不管车怎么样,就这个对产品的态度,对汽车媒体的态度,我就愿意多了解一下小鹏汽车。

l外观:

一句话带过!整体参考了特斯拉MODELX,在设计上借鉴了星球大战里激光剑等元素(官方说法),日间行车灯和贯穿式尾灯识别率也比较高。作为一款15-20万元区间的电动车来说,我觉得设计的还是挺好看的。

停在轼界演播厅里的小鹏G3(板车往返,暂无驾驶体验)

贯穿式尾灯识别率较高

l中央大屏幕:

这是我最在乎的部分,做UC出身的老板应该非常清楚什么叫用户角度思维,什么叫人性化界面,什么叫不要做工程师思维的人机交互……但是,让大家失望啦!允许我来个大喘气。我说的失望不是这些做的差劲,而是这台车的车机软件并不是最终版本,还要改进,参考意义不大。但是……即便是目前的版本,无论是交互逻辑,界面动画,反应速度,易用性等各方面,都是极好的,不愧是做UC浏览器的老板,这方面果然有一套。即便没完成,该系统目前看起来也是完爆斑马、完爆蔚来等车型的。最终版发布后可以再找机会好好试试,在这里就不对半成品做过多的赘述了。不过我想在这里对蔚来说:同样是半成品,完成度和交互逻辑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中央大屏人机交互是少有的用户思维,而非工程师思维的体验感

PPT标杆蔚来ES8,不仅是工程师思维的不良体验,还经常性死机

l内饰用料:

这一点对小鹏提出明确表扬!为啥?一个15-20万元左右的车型,竟然使用的大面积的“翻毛皮”车顶,内饰还大量使用NAPPA真皮。在视觉、触觉方面堪比豪车,这的确值得表扬。有人可能会问,采用这么多昂贵材料,是不是会在别的地方压缩成本呢?我先给大家做一下车内材料知识普及。

效仿特斯拉超大风挡玻璃和复杂遮阳帘而产生的难看拐角

先来说“翻毛皮”。如今所说的翻毛钱其实它并不是皮,“翻毛皮”是我们的俗称,它是一种人工合成纤维布,其主要成分是涤纶和聚氨基甲酸乙酯。优点是耐磨、手感好、可用清洗剂清洗、不反光等。最著名的代表品牌是Alcantara,后来市面上出现了很多同类产品,但是大家还是习惯称这种产品为Alcantara,生生把一个品牌变成了一类产品的代名词,就好比可口可乐很多时候代表了所有可乐一样。如今的“翻毛皮”成本已经压得很低了,据了解,小鹏的“翻毛皮”供应商不是Alcantara公司(很多其它汽车品牌用的也不是,只不过闭口不提),因此成本没有很多人臆想的那么高,用在20万以内的小鹏上,虽然能说明小鹏成本下的比较足,但是不至于到了成本过高,要从别的地方使用廉价货扣成本的地步。

“翻毛皮”可以用清洗剂直接刷洗

同理,还有全车大面积的使用NAPPA真皮。NAPPA名字由来是美国加州一个叫纳帕的地方,他们那里生产皮子特别好,因此闻名于世。纳帕生产的皮子选用身上几乎没有疤痕、瑕疵的小羊或小牛皮,不压人工皮纹,薄薄的涂抹颜色涂料,再经过一堆复杂工艺生产出最优质皮料。它的优点是手感好,柔软,视觉效果好,缺点就是耐磨性与普通油漆厚的皮比较相对较差。但是如今大家所说的NAPPA真皮,和我刚才讲的原产地传统工艺NAPPA已经是两回事了。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今通过现代工艺手段,做到传统NAPPA真皮同质量的皮料已经不是难事,NAPPA已经变成了优质皮革工艺的代名词。它早已走下豪华的神坛,变的平易近人了。成本高于普通真皮,但也并没有高的离谱。小鹏能够在内饰用料方面下这么大功夫,提高成本保证品质,这一点真的值得肯定。但愿车主买车后不会装一个难看的座椅套,毁了这套NAPPA座椅。

暂时还没学会偷工减料,整个座椅全是NAPPA包裹

中控台,中央扶手等地也都采用了NAPPA真皮包裹,不知道耐磨实验是否达标

同时在给小鹏提一个建议。座椅两端,背面等部分也都采用了NAPPA真皮,而其它成熟品牌往往会用人工革(超纤皮)或者普通皮,甚至布料代替。在细节节约成本方面,小鹏还真的不是老狐狸,需要磨练。

l内饰设计风格:

据说何小鹏本人非常喜欢特斯拉,因此在小鹏汽车上,到处可见借鉴特斯拉的影子,比如内饰风格。内饰整体风格和特斯拉的MODELX还是比较接近的,以简约为主,但是俗话说的好,学我者生,像我者亡。小鹏并不是简单的抄袭特斯拉的设计,而是自定义了一个“太空飞船驾驶舱”的理念,然后做了很多的细节变化,起码看起来风格类似,但神韵完全不一样。

在内饰设计中,最让轼界觉得欣慰的就是中央大屏幕,这块屏幕上部略微高出中控台,能够给驾驶者一个平视的视野,不像很多大屏幕还在空调调节按钮位置的车,还是沿用的老式车机交互方式——低头操作。这样的高位设计会提升驾驶安全性,也会减少驾驶员的低头操作次数,对颈椎还有点好处。采用同样理念的车型非常多,比如BBA、新的雅阁、现代菲斯塔等车都是如此。

高位屏幕安全性远高于低位操控大屏幕

方向盘、换挡杆等部分或许采用和奔驰、特斯拉同一家供应商,形状都与奔驰、特斯拉极为相似,手感还是很不错的。对于一台20万以内的车来说,这种手感体验还是相当不错的。

副驾驶的出风口类似于奥迪的设计,采用贯穿式出风口,从设计角度讲OK,但是轼界也提出一个本土化水土不服的建议:奥迪在国外那么设计没问题,因为从全球市场上讲,国外灰尘少,空气干净。而到了国内,落灰成了一个大问题,汽车设计师一般会避免设计“灰尘死角”,而这样贯穿式的出风口设计其实等于增加了灰尘死角,用车一年以后,这些地方会让爱干净的车主很不舒服。如果能配套一个专门清理的刷子或者用其它办法解决该问题,照顾国内实际用车体验,就更好了。

强迫症表示受不了这种灰尘死角

l全景挡风玻璃:

全景玻璃的优点当你坐在车里的一瞬间就知道了,小鹏这个设计还是源自于特斯拉MODELX。但是特斯拉也不是原创,比如早年间欧宝雅特3门版就有同样的设计。这种设计多数人可能会担心碰撞后的安全问题,但是这点大家可以放心,如今的材料水平和设计水平,安全性绝不是问题,请放心使用。但是负面效果还是有的,我来跟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首先是加粗的A柱会遮挡一部分视线,通过实测发现加粗的A柱的确有点粗,但是设计角度较为合理,遮挡不大,没有明显的问题。问题出在小鹏G3采用了和特斯拉MODELX一样的蹩脚遮阳帘设计,这种设计导致操作繁琐、结构容易损坏、化妆镜没有灯且镜子太窄过于鸡肋,前排无法安放车顶把手或眼镜盒,顶部遮阳图层并不能彻底隔离阳光,阅读灯无法安装在更合理的位置上等系列问题。这些都是由于采用全景玻璃后的连锁反应。

繁琐、鸡肋的化妆镜,都是设计惹的祸(特斯拉也这样)

至于解决方案,轼界认为采用头顶卷阳帘式的遮光板,即可解决上述所有布局问题,并且还能节约制造成本,希望小鹏能够考虑采纳一下。造车不能什么都以特斯拉为老师,他自己还很多东西都搞不明白呢,我强烈建议换老师,多跟奔驰宝马,丰田本田这样的老牌车企学学。

在手的位置有一个手动(电动)下拉式遮阳帘就好了

l配置:

据说我们拿到的实车是一台顶配车型,这台车配置了独立胎压监测、安全带自动回卷、四车窗一键上下、桶形运动座椅等配置。对于一台年销售的车型来说,20万左右买到这些丰富的配置还是可以的。

l缺点和不足:

小鹏G3由于师从特斯拉,因此在小的储物空间方面做的不是很好;方向盘手感很好,但只能上下调节,不能前后调节,有点遗憾;

桶形座椅虽然美观,但是有点厚,会占用一些后排的空间,如果能减薄轻量化会有助于后排空间加大;

盲触不方便,容易脏顶棚

A柱造型、没有车顶把手,容易脏顶棚的阅读灯设计、化妆镜过小且没有照明灯等问题只要是用卷阳帘设计,都可以迎刃而解;

四车门均没有顶部把手,驾驶员位也没有眼镜盒

最后吐槽一个重要的问题,后车窗没有雨刮器这个实在是不应该,是优先等级最高的需要修改的问题。

总结一下,静态体验了一整天小鹏G3后,还是给了我不少惊喜和好感的,我曾经DISS小鹏汽车第一代产品的绝大多数问题都已经在G3这代车上消失了,但必须承认作为一个新生品牌,产品不可能完美,还存在各种小的问题有待改进。作为一款20万以内的电动车,能造成这个样子,并且确定12月份肯定上市交付,已经走在大多数PPT造车企业的前面了,算是目前最靠谱的“PPT造车”企业之一,因此综上所述,对这样的企业,我现阶段不见得愿意接受它甚至给他绝对的好评,但是我起码非常愿意给予这样的企业和车型一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