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装
儿童玩具
生活用品
……
这些看似普通的塑料制品中
可能潜藏着一类
危害人们健康的化工材料
——非环保型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
要把危害健康的增塑剂
从塑料制品中赶走
需要拥有绿色替代性的“硬核”技术
——氢甲酰化技术
但是这个技术长期被外国公司垄断
中海油炼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简称炼化研究院)烯烃氢甲酰化项目组是炼化研究院科技研发的“特种部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该项技术的攻关。炼化研究院烯烃氢甲酰化课题组副组长王兴永说,“同等剂量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如DOP和DBP)的毒性是三聚氰胺的20倍,我也有孩子,所以我的感触更加深刻,也让我更加坚定要把这个项目做好。”
年,项目立项之初,团队不仅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还要经常去炼厂实地考察。因出差频繁,纸质版文献不方便随身携带与翻阅,他们就随身背着电脑,在候机时、开会前、深夜里,抓住一切空闲时间,查阅近千篇专业文献。在国内某化工企业建设现场,随处可见他们钻罐爬塔的身影,看设备结构、查管线走向、研究工艺流程,几乎整日都“泡”在现场。
在试验最关键的那段日子里,他们吃住都在单位。“对我们来说,这样的坚持是工作,更是责任。”鏖战了2年,通过反复尝试不同配方和路线,进行数千次的调整和测试,团队开发出关键催化剂“双膦配体”。该配体性能稳定,在混合碳四烯烃氢甲酰化反应中活性好、目标产物选择性高,各项指标优异。
一项技术的试验成功只是开端,实现工业化生产才是最终目标。这一次,烯烃氢甲酰化团队又马不停蹄地“住”进了氢甲酰化工业侧线装置的生产厂家。夏日高温的厂房里,大到关键方案确定,小至法兰安装,每一步都有他们身影。经过3个多月的日夜奋战,最终侧线试验结果显示:双膦配体催化剂较国外配体催化剂损耗降低25%,选择性提高12%,工业侧线试验顺利完成。
烯烃氢甲酰化技术在工业装置成功应用后,团队相继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颁发的技术发明一等奖、“年石油石化好技术”荣誉称号,并于年顺利通过中国石化联合会组织的专家鉴定。
如果把关键技术比喻成一把锁,他们就是“开锁匠”,在科研攻关领域勇攀高峰。“如今,我国科研领域的实力正在日渐增强,科学家中青年才俊的占比越来越高,”课题组的“带头人”傅送保说,“我坚信,科学家队伍中的‘青力量’能够起到带动作用,发挥探索精神,激发更强大的创造力。”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周立伟赴惠州马庄加油站调研慰问
驯服煤制氢“巨兽”
全国人大代表丁明赴京履职
全国政协委员王志良:摸清“家底”全面加快海洋关键矿物开发研究
文字
朱雪研柴文正
编辑制作
刘小红
责任编辑
卢丽莎
监制
巩蕾蕾
欢迎留言,就在下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