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九岁的时候,年轻的孩子脱离了高中的题海,奔向了自由的殿堂。于是有人开启了宅模式,亦或是怀揣着“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小心思。
但是偏偏有人在你“颓废”时发奋努力。还被评为顶尖青少年,并受邀向多伦多女校学生分享她的科研经历。她就是姚佳韵!
环保的种子
姚佳韵年出生于中国潘阳市,11岁时和父母一起移居加拿大温哥华。她在潘阳市度过了大半个童年,也是在这里上了第一堂科学实验课。看着泡在醋里的鸡蛋,真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变得透明。姚佳韵心里第一次发觉科学的神奇!
姚佳韵父母见女儿对科学很感兴趣,自然也是大力支持。于是家里的厨房就成为姚佳韵接触科学,做科学实验的第一个“实验室”。
年,在一次环保主题的野营活动中,姚佳韵的环保兴趣从此萌生。当时老师带队,让同是华裔的汪郁雯与姚佳韵一组完成任务。她们在垃圾中转站,听工作人员讲解垃圾中转的流程。
见惯了温哥华弗雷泽河美丽景色的姚佳韵、汪郁雯两人。在各式各样塑料组成的巨大垃圾山面前呆住了。
姚佳韵木然地问旁边的工作人员:“这些垃圾要怎么去处理啊?”工作人员叹气道:“目前的垃圾处理方法大多是填埋和焚烧。自然情况下可能年都不会消解。”
工作人员的回答,让姚佳韵认识到了垃圾处理的窘境。同时这次野营经历也在她心里种下了环保的种子。为后来研究出天然降解塑料法埋下了伏笔。
与其任由垃圾堆积如山,不如让细菌“吃”掉垃圾
当大量塑料集中在一起,由于塑料自身密度小的特性很难将它们分类处理。尤其是和其他有机物、建筑碎片混在一起时,要想将它们筛选出来并且环保地处理掉几乎不可能。
更重要的是几乎所有的塑料中都添加有邻苯二甲酸酯,这是一种让塑料更具柔性、耐久性的塑化剂。并且它可以通过呼吸、吞食和皮肤接触等方式被人体所吸收,从而引发病症。
“你不能用造成问题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塑料是人工合成的,那么解决塑料污染的方式就可以是微生物化学降解。姚佳韵和汪郁雯由此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让细菌去降解、去吃掉邻苯二甲酸酯。
在那以后,两人除了上课就是坐在电脑前查阅近几年相关的论文。在对所查阅的论文进行必要的梳理后,她们提出了关于天然降解塑料法的方案。
因为没有设备和足够资金的支持,她们把这个大胆的方案提交给了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林赛博士。
让这两个姑娘喜出望外的是,林赛博士不仅提供实验室给她们还让自己的两个研究生协助她们完成研究实验。
万事开头难,比开头更难的是消磨耐心的实验和无休止的坚持。为了发现可有效降解塑化剂的细菌。她们沿着弗雷泽河在其周边三个不同地点采集样本,用最原始的筛选法对超过千种的细菌逐一排查。
庞大的实验量占据了她们全部的课余时间。当其他同学还在外面享受生活时,两人为了实验经常通宵达旦、熬到深夜。
有一次汪郁雯失手打破了加有富培养基的锥形瓶。被打破的锥形瓶会释放出里面的菌群。使实验室的环境受到污染,增加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
但实验进行到现在,两个姑娘谁都没有轻言放弃。她们用漂白剂和酒精把菌株培养室仔细地擦了两遍,倔强的姑娘又重新开始了实验。
然而意外却再度来临。在她们用划线接种法分离菌株时,培养基意外破裂,并且污染了一些样本和真菌。
但这样的挫折对于她们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姚佳韵和汪郁雯互相加油打气,解决了问题后又埋头继续研究。
只要肯拼肯干,就能破除万难。在经过数百个日日夜夜的辛苦付出后,她们终于筛选出了降解最有效的三个菌株。
这些细菌将邻苯二甲酸酯转化为二氧化碳、酒精和水。这项研究不仅仅是发现了一个处理塑料垃圾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巨大利益面前,她们选择退出“舞台”继续深造
姚佳韵和汪郁雯带着这一研究成果参加了赛诺菲生物天才挑战赛。
在比赛中,她们不仅拿到了冠军。还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更有评委给出意见,认为她们的微生物降解塑料法预估市值在万加元。
在这之后不久,二人受到全球知名演讲会——TEDTALK的邀请。她们站上了更广大的舞台展示自己的研究发现。让她们更加欣喜若狂的是,连比尔盖茨和谷歌创始人之一的莱利佩吉纷纷被这个项目吸引,大赞两个女孩。
演讲结束后,有很多科技公司找到她们,希望可以投资并参与她们的项目。让她们的实验结果早日面市,去处理塑料垃圾。
从实验室到挑战赛,再到众多科技公司抛来的橄榄枝。在巨大利益面前,姚佳韵和汪郁雯面临着十八年以后的巨大的诱惑。但那数百个实验室的日夜告诉她们,实验室才是她们的战场,她们更需要知识作为武器。
姚佳韵深知微生物塑料降解技术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不同环境的差异,在实验室研究的成果在实际应用时一定会大打折扣。在技术开发方面,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她们并没有被眼前的利益蒙蔽双眼,而是退出公众视野,专心考取自己心仪的大学。终于她们如愿以偿,姚佳韵和汪郁雯分别在多伦多大学环境科学系和麦吉尔大学生命科学系就读。
姚佳韵和汪郁雯对于微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成果并不是凭空而来的。从当初微生物降解这一想法的提出再到具体的实验成果,都离不开她们在实验室的辛勤耕耘。
在这个过程中,她们的研究实验也遇到过一次次的意外和失败。研究之初,她们的大胆想法其实并不被其他人看好。
但一个人最终能不能收获成功,关键就在于能否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努力拼搏。你看,姚佳韵她就做到了。
敢想敢拼你就能发光发热。年轻的她们确实缺乏经验,但她们从不缺拼搏奋进的精神。十八九岁的你们,同样未来可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