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RR制备甲酸是当下电催化领域的热点之一。理论研究表明,由于CO2在Cu2O表面形成反应中间体*OCHO的能垒较低,因而是催化形成甲酸的高效电催化剂之一。然而,Cu2O在电催化CO2RR实验条件下自身易被还原成金属Cu,大幅降低其产甲酸催化活性。因此,为确保Cu2O持续稳定地用于催化CO2RR,应如何“拯救”不稳定的Cu2O呢?
异质结的答案近日,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SantaCruz)YatLi教授课题组联合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awrenceLivermoreNationalLaboratory)EricDuoss研究组在ACSMaterialsLetters上给出了他们的答案。他们的拯救策略是将Cu2O与CuS复合成异质结(heterojunction)。这样不仅有效稳定了Cu2O,还优雅地获得了优异的催化性能。关键数据包括:
1.至少30小时测试过程中催化剂可保持62.9%的平均法拉第效率;
2.甲酸生成反应的最大法拉第效率67.6%(-0.9Vvs.RHE);
3.产甲酸电流密度(partialcurrentdensity)15.3mA/cm2(-0.9Vvs.RHE)
解决之道受光催化中异质结的启发,作者们基于Cu2O和CuS的电子能带结构找到了解决之道。由于CuS的导带(CB)底端低于Cu2O导带底端,因此当二者接合形成异质结时,双方导带在界面处发生弯曲,形成向下的梯度(从左往右看)。该弯曲的能带结构会促使Cu2O中富余的电子(如电催化CO2RR中由外电路引入的电子)向CuS导出,从而降低Cu2O被还原的可能。而CuS自身稳定性相对Cu2O更好,抗还原性更强,因而提高了Cu2O/CuS整体的成分稳定性。
实现之法既然Cu2O/CuS异质结的目标已确立,接下来则需要设计合成方法了。本工作中,作者们首先利用水热法在市售铜网上生长了Cu2S纳米颗粒。然后通过电化学处理(-1.5Vvs.Ag/AgCl,6h,1MKNO3电解液)及氢气气氛中°C加热4h制备出均匀附着在铜网上的Cu2O/CuS异质结纳米颗粒(图1)。图1.Cu2O/CuS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结构、形貌和组分表征。图源:ACSMater.Lett.。
Cu2O/CuS催化剂表现出了优异的CO2RR催化性能。-0.9Vvs.RHE下,异质结催化剂的产甲酸法拉第效率高达67.6%(图2a),产甲酸电流密度为15.3mA/cm2(图2b)。二者均显著高于先前文献报道的单一Cu2O,CuS或Cu催化剂。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在CO2RR过程中,CuS()表面上的氧取代位点(Os)稳定了反应中间产物(OCHO*和COOH*)(图3a、3b),促进生成甲酸。而CuS中的硫空位(Vs)帮助了CO2吸附(图3c、3d)。二者是提升催化选择性的关键。同时,Cu2O/CuS异质结促进Cu2O向CuS的电子传递,增强了Cu2O的稳定性,使其展现稳定高效的产甲酸性能。该复合材料相对于铜网具有更高的电解液亲和性(图2b接触角插图),利于水相条件下CO2RR。在30小时的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测试条件下,Cu2O/CuS催化剂依旧维持着62.9%的甲酸选择性(图2c),展示出良好的稳定性。
图2.Cu2O/CuS的CO2RR电催化性能。图源:ACSMaterialsLetters。
图3.DFT计算展示的CO2在CuS表面被还原为甲酸的反应过程。黑线为0Vvs.RHE下的理论路径。图源:ACSMaterialsLetters。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