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向您推荐江南大学陈坚教授团队年发表在中文期刊《微生物学报》上“高通量筛选诱变菌株降低黄酒发酵氨基甲酸乙酯前体积累”,内容简要如下:

氨基甲酸乙酯(Ethylcarbamate,EC),又名尿烷或乌拉坦,是一种潜在致癌物质,存在于许多发酵食品中。在黄酒酿造中,氨基甲酸乙酯问题较为突出,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严重阻碍了黄酒产业的发展。因此有效地降低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对于黄酒的食品安全和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降低尿素浓度是消除黄酒中EC致癌物质的首要选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江南大学陈坚教授团队以酿酒酵母XZ-11作为初始菌株,采用ARTP诱变和高通量筛选策略,获得尿素积累量较低菌株5-11C,其尿素积累量比酿酒酵母XZ-11降低了50.6%,同时其发酵产乙醇未受到影响。进一步使用实时定量荧光PCR验证,结果表明,与尿素代谢和转运相关的基因(DUR1,2和DUR3)表达量分别提高了3.3和2.2倍。本研究有效证明了ARTP技术作为新型突变育种技术,通过非基因工程技术手段获得优良食品菌株的高效性。由于未采用基因工程手段,避免了可能的法规问题,消费者易于接受,在发酵食品行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突变菌株筛选结果及尿素积累的稳定性测试

模拟实际发酵环境下的结果

PCR手段再次验证诱变方法的可靠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