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I材料性能优异,PI薄膜应用场景广泛
1、PI材料性能优异,PI薄膜应用成熟。
聚酰亚胺(PI)是指主链上含有酰亚胺结构的一类聚合物,按结构不同可以分为线形聚酰亚胺和环状聚酰亚胺,线形聚酰亚胺合成困难且不稳定,实际应用价值较小;环状聚酰亚胺包括脂肪聚酰亚胺和芳香聚酰亚胺两类。PI具有最高的阻燃等级(UL-94),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耐老化性能、耐辐照性能、低介电损耗,且这些性能在很宽的温度范围(-℃至℃)内不会发生显著变化。得益于优异的综合性能及出色的加工性能,PI可以制成除了橡胶以外的各种形式的产品,包括PI薄膜、PI纤维、PI泡沫、PI树脂、PI基复合材料、光敏PI(PSPI)等,其中PI薄膜系PI最早商业化、最成熟、市场容量最大的产品形式。PI产品类型的多样性在高分子材料中居于前列,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航天航空、新能源、电气绝缘、汽车工业等各个领域,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环状聚酰亚胺包括脂肪聚酰亚胺和芳香聚酰亚胺两类
PI材料性能优异
PI可以制成PI薄膜、PI纤维、PI泡沫、PI树脂等
2、实验室及工业上常用二胺与二酐反应合成聚酰亚胺。
聚酰亚胺的合成方法主要可分为一步法和两步法:(1)一步法合成聚酰亚胺是指将二胺和二酐单体均匀混合于高沸点溶剂中(如间甲酚、N-甲基吡咯烷酮等),然后在较高的温度下(-℃)直接脱水缩聚合成聚酰亚胺,即直接合成高分子量的聚酰亚胺而不生成聚酰胺酸中间体,优势在于产品形式多,可制成PI薄膜、PI粉末等。
(2)两步法是由二胺和二酐先合成中间体聚酰胺酸(PAA),再通过化学亚胺化或热亚胺化得到聚酰亚胺。其中热亚胺化的过程较为剧烈,可能会出现部分分子链的断裂和重组,从而影响聚酰亚胺的性能;化学亚胺化条件相对温和但过程更加复杂,需要向聚酰胺酸中加入催化剂(吡啶、三乙胺等)和脱水剂(乙酸酐)来完成亚胺化反应,胺类催化剂很容易在高温过程中发生氧化,导致薄膜颜色变深,对薄膜的光学性能造成影响,因此用量需要控制。两步法适合大规模制备PI薄膜,同时适用于热塑性PI(TPI)和热固性PI的制备,可制备纯度很高的PI。
3、PI薄膜是由PAA溶液流涎成膜后,再经亚胺化制成。
常见的二酐有均苯四甲酸酐(PMDA)、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3,4,9,10-苝四甲酸二酐(PTCDA)和1,4,5,8-萘四甲酸二酐(NTCDA)等。高性能PI薄膜的亚胺化过程通常伴随定向拉伸,使得分子链沿拉伸方向获得部分取向排列,产品性能得以提升。定向拉伸工艺有单向拉伸和双向拉伸之分。相较于单向拉伸,经双向拉伸后的PI薄膜在横向、纵向均可获得更有序的结晶取向,薄膜特性更为优异。
聚酰亚胺的合成方法主要可分为一步法和两步法
3、PI薄膜市场空间广阔,我国高端PI薄膜的发展水平整体较低。
按应用类别的不同,PI薄膜的可分为电工PI薄膜、电子PI薄膜、热控PI薄膜、航天航空用PI薄膜、柔性显示用CPI薄膜等。据Grandview数据,受终端市场规模增长推动影响,预计年全球PI薄膜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9.1%。
PI薄膜的商业化进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最早应用于电工绝缘领域,随着研究深入和技术升级,PI薄膜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我国PI薄膜的产业化进程发展较缓慢,依靠自主研发,在传统电工绝缘领域形成了较强的产业能力,但在高端电工绝缘、电子等其他应用领域的产业化能力较弱,存在新产品种类不足、产品性能不稳定等问题。
高性能PI薄膜的制备技术复杂,需对PAA树脂配方进行设计,通过精确控制流涎热风干燥过程,获得厚度均匀的PAA凝胶膜,再以定向拉伸伴随亚胺化过程制得,集成全自动控制系统提生产控制水平。高端应用的高性能PI薄膜除应用于高端电气绝缘,还满足柔性线路板、消费电子、高速轨道交通、风力发电、5G通信、柔性显示、航天航空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要求。
PI薄膜已发展为介电材料、功能材料、结构材料三类
PI薄膜的商业化进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
4、国内企业PI材料应用领域及产能规模仍有扩展空间。
全球高性能PI薄膜的研发和制造技术主要由美国、日本和韩国企业掌握,美国杜邦、日本宇部兴产、日本钟渊化学和韩国SKPI等厂商占据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国内PI薄膜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巨头存在差距,中国大陆地区PI薄膜厂家约80家,90%以上以流涎法工艺为主,应用领域主要集中于传统电工绝缘;从产能来看,国内企业的产能规模也远低于国际企业,目前在高性能PI薄膜领域国内企业仅投产16条产线,其中瑞华泰9条,国风新材4条,时代新材、中天电子和深圳丹邦科技各1条,其中时代新材、中天电子和深圳丹邦科技的生产线均从日本进口。
国内PI薄膜产能
PI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总论
1.2可研报告编制原则及依据
1.3项目基本情况
1.4建设工期
1.5建设条件
1.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1.7结论和建议
第二章项目背景、必要性
2.1项目政策背景
2.2项目行业背景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4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2.5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结论
第三章市场分析及预测
3.1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3.2我国PI材料发展现状分析
3.3项目SW0T分析
3.4市场分析结论
第四章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4.1场址现状
4.2场址条件
4.3建设条件
4.4项目选址
4.5结论
第五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5.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5.2建设目标和任务
第六章建设方案
6.1设计原则指导思想
6.2基本原则
6.3项目建设内容
6.4核心工程设计方案
第七章劳动安全及卫生
7.1安全管理
7.2安全制度
7.3其它安全措施
第八章项目组织管理
8.1组织体系
8.2管理模式
8.3人员的来源和培训
8.4质量控制
第九章招标方案
9.1编制依据
9.2招标方案
9.3招标应遵循的原则
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0.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10.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0.3预备费
10.4总投资估算
第十一章财务分析
11.1评价概述
11.2编制原则
11.3项目年营业收入估算
11.4运营期年成本估算
11.5税费
11.6利润与利润分配
11.7盈亏平衡分析
11.8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二章效益分析
12.1经济效益
12.2社会效益
12.3生态效益
第十三章项目风险分析
13.1主要风险因素
13.2项目风险的分析评估
13.3风险防范对策
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
14.1结论
14.2建议
一、财务附表
附表一: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附表二:流动资金估算表
附表三: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附表四: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
附表五: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六: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七:财务现金流量表
关联报告:
PI材料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项目建议书
项目商业计划书
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
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
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