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桑属多年生木本植物,也叫饲料桑,属于杂交优势桑,营养丰富,蛋白含量高。蛋白桑叶子蛋白最大达到36%,枝条蛋白达到28%。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种类(含有18种氨基酸)以及多种天然活性物质及其衍生物(如谷甾醇、异槲皮苷、黄体色素、叶黄素等),营养价值堪与号称“牧草之王”的紫花苜蓿媲美。
与传统的栽桑养蚕只采用桑叶不同,以牛、羊为主的家禽对幼嫩桑枝的采食率可高达90%以上。因此,在草本化高密度栽培模式下收割的条桑更能适应牛、羊等中大型草食牲畜对饲料的需求。青绿桑枝的供应主要集中在4~10月,可以青饲,还可以作青贮饲料。青贮保证牲畜对饲料的周年性需求和减少贮藏过程中营养损耗的最佳方式。
一、蛋白桑的采收与预处理:
青贮原料的特性与青贮的成败、产品的品质以及牲畜的采食率密切相关。饲料桑采收频率过高会直接影响其再生;过低则品质显著下降,不利于形成产量。因此,无论是鲜食还是青贮,刈割高度宜为70~cm,可实现年收割3~4次,兼顾产量与质量。适当的含水量可保证青贮饲料的品质优良,常规青贮的水分多为60%~70%。条桑的含水量一般在65%~80%之间,且呈春季含水量较高、夏秋较低的规律。为了保证青贮的成功,对条桑略加晾晒即可。条桑鲜样中,叶片的比例约占60%,晾晒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桑叶较薄,晾晒时失水较枝条快的因素。
二、蛋白桑对于外源添加剂的使用:
1、底物的添加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是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主要原料,适量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是发酵成功的根本保证。目前采用的底物添加方式主要有2种:一种是采用添加糖蜜、葡萄糖或蔗糖等直接弥补原料中WSC的不足;另一种是添加木聚糖酶、葡聚糖酶等酶制剂,通过助力于植物细胞壁的分解提高WSC的含量。桑叶的WSC在11%~20%之间,带叶桑枝中WSC含量较叶低。饲料桑原料中的WSC含量是决定是否需要添加底物及其添加量的关键;同等条件下带枝青贮较只青贮桑叶更需要添加底物。
2、化学添加剂的使用
化学添加剂在提高青贮中饲料的发酵品质、饲料保存性能的提升和饲喂效果的改善等方面效果显著。生产上使用较多且效果较好的化学添加剂主要有甲酸、乙酸、丙酸、山梨酸、苯甲酸等,其通过降低pH值、抑制植物呼吸和不良微生物发酵等方式提升青贮效果。目前,虽未见化学添加剂在饲料桑青贮中使用的相关报道,但其在其他饲料作物青贮过程中的显著效果值得今后相关研究借鉴。
3、乳酸菌的添加
乳酸菌在青贮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分解原料中的糖分,生成乳酸,进行乳酸发酵,不引起蛋白质的分解。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饲料中的各种氨基酸合成菌体蛋白,调高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桑叶原料表面附生的乳酸菌数量为6.73log10cfu/gFW,与玉米(6.44log10cfu/gFW)以及紫花苜蓿(6.5log10cfu/gFW)附着的乳酸菌数量相当。但在不做任何处理的条件下,桑叶青贮前7d未见大量乳酸生成,可能是由于桑叶本身附着的乳酸菌数量多,但活性不强,产酸能力较弱;亦或者产酸能力强的乳酸菌在菌群中不占优势。适当添加乳酸菌后,青贮样pH值显著下降,发酵品质亦得到显著改善。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桑叶喷施绿汁发酵液或专用乳酸菌制剂提高青贮产品的发酵品质。
三、蛋白桑的青贮方法:
为了便于青贮压实,可以将采收后的条桑做切段处理。窖藏时,枝条长度以不宜超过20cm最佳;裹包青贮时,不超过10cm。在有条件的养殖场,可通过合理选用青贮机械同步实现枝条切段、碾碎。机械的使用不仅能提高青贮效率,同时得到的青贮原料物理结构更合理,更有利于压实,其产物无论窖贮或裹包青贮均适宜。同其他作物的青贮一样,青贮料的快速填入和密封是青贮成功的保证,一层层压紧、边角充实和上部压实的每一步都不能出错。青贮过程中,务必要注意防水、防鼠,保证密闭。青贮料在取用过程中一定要尽量控制取用次数,同时减少余料和空气的接触。对青贮料日均需求较少的养殖户,尽量采用裹包青贮或修建较小的青贮设施。
饲料桑生物发酵饲料生产育肥猪全价饲料,可替代50%的玉米,和60%的豆粕、鱼粉等,对于养殖猪、牛、羊、鸡、兔、鱼等,大幅度减少原精饲料、能量饲料的比例,降低了养殖成本。完全替代了原全价饲料中的抗生素,减少了畜禽的病菌感染,净化了畜禽体内环境,增强了动物自身的抗病力和免疫力,也大幅度提升了畜禽肉蛋奶等农产品的质量和品味,养殖效益非常高。
更多牧草知识,可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