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酸与碱之间一般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也有例外,因为酸与碱之间还可以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Fe(OH)3+6HI=2FeI2+I2+6H2O,
3Fe(OH)2+10HNO3=3Fe(NO3)3+NO↑+8H2O,
Cu(OH)2+HCOOHCu2O↓+CO2↑+3H2O。
二、酸与盐之间一般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但也有例外,因为酸与盐之间也可以发生化合反应、还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Ca3(PO4)2+4H3PO4=3Ca(H2PO4)2,2FeCl3+2HI=2FeCl2+I2+2HCl
FeCl3+H2S=2FeCl2+S↓+2HCl,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
三、酸与酸之间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但也有例外,因为氧化性的酸遇到还原性的酸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2H2S+H2SO3=3S↓+3H2O,H2S+H2SO4(浓)=S↓+2H2O+SO2↑,
2HI+2HNO3(浓)=I2+2NO2↑+2H2O,
3H2S+2HNO3(稀)=3S↓+2NO↑+4H2O
HClO+H2SO3=H2SO4+HCl
四、碱与盐之间一般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但也有例外如:
NaOH+CH3COONaNa2CO3+CH4↑,
4NaOH+AlCl3=NaAlO2+3NaCl+2H2O,
2NaOH+Ca(HCO3)2=CaCO3↓+Na2CO3+2H2O。
五、碱与碱之间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但也有例外,如氨水遇到某些碱可形成配位化合物:
2NH3·H2O+AgOH=Ag(NH3)2OH+2H2O,
4NH3·H2O+Cu(OH)2=[Cu(NH3)4](OH)2+4H2O
六、盐与盐之间一般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两种新盐,但也有例外,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双水解反应:
2FeCl3+2KI=2FeCl2+2KCl+I2,2FeCl3+SnCl2=2FeCl2+SnCl4,
NaClO+Na2SO3=NaCl+Na2SO4,AlCl3+3NaHCO3=3NaCl+Al(OH)3+3CO2↑,
AlCl3+3NaAlO2+6H2O=4Al(OH)3↓+3NaCl,
2FeCl3+3Na2CO3+3H2O=6NaCl+2Fe(OH)3↓+3CO2↑
七、还有易水解的盐与不容性的盐、强酸的酸式盐与弱酸盐以及多元弱酸的正盐与酸式盐之间的反应:
2NH4Cl+BaCO3=BaCl2+2NH3↑+CO2↑+H2O;
2NaHSO4+Na2CO3=2Na2SO4+CO2↑+H2O;Na3PO4+NaH2PO4=2Na2HPO4。
下列说法可以实现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均能与碱发生反应
②弱酸与盐溶液反应可以生成强酸
③发生复分解反应,但产物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
④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呈中性
⑤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但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⑥两种氧化物发生反应有气体生成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⑤⑥C.①②③⑤D.③⑤
本题对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进行了考查,①是酸性氧化物的定义,因此①正确;对于②例如:H2S+CuSO4=CuS↓+H2SO4,因此②也正确;再如反应:
CH3COONa+HCl=NaCl+CH3COOH,因此③正确;又因为有
2H2S+H2SO3=3S↓+3H2O故④也正确;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如:
3O22O3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但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此⑤正确;
2Na2O2+2H2O=4NaOH+O2↑,⑥正确。
答案:A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盐与盐之间产生两种新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
B.不活泼金属单质一定不能与活泼金属的盐溶液反应
C.有的低沸点酸可以制取某些高沸点酸
D.酸与酸之间有的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NaClO与Na2SO3反应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Cl和Na2SO4因此A正确;因为有2FeCl3+Cu=CuCl2+2FeCl2这样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因此B错误;再如H2S+CuSO4=CuS↓+H2SO4,因此C也.正确;如还有
2H2S+H2SO4(浓)=S↓+2H2O+SO2↑,因此D也.正确。
答案:B
有下列五种情形:①两种弱酸相互反应生成两种强酸;②一种弱酸和一种盐溶液作用后,得到一种强酸和一种盐;③发生复分解反应,但产物即没有水,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④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性减弱,甚至呈中性;⑤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但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以上五种情形可以存在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解析:依次举例H2SO3+HClO===H2SO4+HCl、CuSO4+H2S===CuS↓+H2SO4,
2NaAc+H2SO4===Na2SO4+2Hac,2H2S+H2SO3=3S↓+3H2O,
3O22O3。
答案:A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