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艺术青年推荐:李瑾瑜(JINYULI)
年出生于广东新会
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学士学位。
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师从陈钠教授。
江门市中国画学会新会分会理事
现一尚艺术研究院研修组组长
作品欣赏
《山河芸梦·系列》40.5xcmx8纸本设色年
随笔
文/瑾瑜
(一)
《山河芸梦系列》创作思路:中国画的线条,既能“分”,也能“破”,似合而离,似离而合。山河之大,涵容洒脱;芸芸众生,随遇而安,和而不同。大自然的身份是多重性的,它的性格、品质会随着不同的人的接触而发生变化。我试图以敦煌的自然天趣、传统的语言符号来配合当下的艺术审美自由性,寻找贴切内心的山水画图式,在平面构成的基础上以高饱和的颜色与墨色进行对弈,形成对抗与和谐的包容统一,享受色谱重新组构的乐趣。
《山河芸梦·系列》局部之一《山河芸梦·系列》局部之一
《山河芸梦·系列》局部之二《山河芸梦·系列》局部之二
《山河芸梦·系列》局部之三《山河芸梦·系列》局部之三
(二)
绘画是表达,是带入,是视觉、内心、想象的统一。遗憾的是,不得不承认最终需要通过制作来实现,通过效果来呈现。技术和能力二者应该同时具备,但技术好不代表能力好。要是连四品中最低要求的能品都达不到,又何以谈更高的审美。但我确信的是,艺术核心、技术以外的内涵才是更为重要的。
中国画的笔墨是具有情感、思想的,就应该回到个人情趣喜好之上,追求艺术精神性享受,不能抹灭绘画感官上的单纯性,也不能忽略绘画本身的自然精神。然后,如果可以,再顺便运用技法把观者带进你的世界。形不是手段,也不是目的,当头脑中想的不再是“如何表现”,不再是“形式”、“技法”,而是“表现什么”,根据个体和社会的关系来反馈给社会的是什么,不再受物质化、客体化的约束,这时候,游戏才真正开始。
线解放《线解放》22x35cm纸本设色年
天水一色《天水一色》22x35cm纸本设色年
(三)
创作就像赌注,刺激、兴奋。没到画完最后一笔,永远不知道大结局。
画画本来就不是轻松的事情。创作需要生活,生活需要苦难。尽管非常讨厌但我确实不得不感谢压力、疾病、痛苦,创作需要苦难才会提升。任何艺术都一样,千锤百炼,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有可能成为经典。从来没有生活本应一帆风顺的说法,危机状态是生活的本态,生活的本质就是受苦,关键是以什么姿态应对。顺利会使人走向衰落,有问题才有艺术。对于创作来说,如果你感觉太容易,那就是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原地踏步了。
《速写日记一》年
《速写日记二》年
《速写日记三》年
(四)
虽然说每个时代都在进步,但其实每个时代都有其对自由的限度,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就要听从这个时代的规定,超过某种程度,再好的东西也不会被承认,这属于时代的悲哀,要知道观念意识是可以比现实超前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艺术没有‘‘绝对’’,更没有‘‘必须’’。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一样,对世界都应该具有独特的看法和判断。可笑的是当下我们大多数人只会重复当下已经被认可的东西,只能承上不能启下,或者不一定可以承上,摆弄着过眼云烟的小花招。路毕竟是走出来的,如果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又怎么会知道她是鲜嫩回甘、芳香四溢,还是味同嚼蜡?只有坚持去挖掘,不惧吃土,才有可能扩大这个自由的限度,扩宽我们的道路,以新的形式,继续追寻我们的精神世界。不管把艺术当作饭碗,还是兴趣,我们终归是社会里的人艺术创造终归不是个人创作,而是社会现象。
《灵岩》46×70cm纸本设色
《查济写生》46x70cm纸本设色年
(五)
一幅画的好坏与作品题材无关。
“气韵生动”为什么摆在第一位,观者第一眼所感受的是意境、是作品散发出来的气息,而不是画的内容,当然好的内容会给作品加分。就像听音乐,当我们听到不是整首歌而是某一段哼哼,便能迅速抓耳,靠的是旋律,是灵魂。音乐其实是我们的艺术老师,就算听不懂像PinkFloyd的《TheDivisionBell》、痛仰乐队的《过海》、Queen的《AbsoluteGreatest》这样的杀手音乐,你也不可能没有一丝被打动的时刻。现在绘画所讲究的韵律、节奏、运动、起承、转合、重复、力度、调性等等通通都不是单纯的再现,已经演变成抽象的艺术形式。音乐靠的也不是歌词,而是音乐性,就算观众不懂外国歌词,但是能感受到意境和情感,依旧会因为其魅力而着迷。
问与答
q1:
看了你18年和19年的作品,风格似乎一直在变化,非常具有创造力。可以谈一下这两年你的创作风格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吗?
李:
首先是每个阶段我所思考的问题不一样,画面呈现就会有所不同。一开始是我对传统笔墨的化解,后来是对不同工具材料的尊敬,再来就是对内心深处的挖掘。‘‘语义饱和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为了避免对事物产生麻木感和陌生感,我只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认识它、打开它。
这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不需要刻意。只要保持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反思、不断否定,就不可能会一成不变,除非你什么都不想。但是绘画很致命的关键也在于想,想太过或者什么都不想,都可能会导致一败涂地,每张画解决一个问题、表现一样东西就足够了,多多益善只会把你撑得胃疼,脚踏几条船你也没那么多条腿是吧,何必呢?
q2:
关于传统,现在很多年轻人会觉得传统和现代连接不上,你是怎么看的呢?
李:
万物有常也有变,传统是“常”,我们是“变”,“变”从“常”来。对于绘画来说,自然、传统和创新三者之间就象是“冰”、“水”和“饮料”之间的关系。“冰”是0摄氏度,当温度升高,“冰”才能开始融化,“冰”在完全融化的状态下才可称之为“水”,否则便不能;化为“水”后,就可以加我们喜欢的调味料,加盐、糖、醋、奶、色素、香料、磷酸、苯甲酸钠,变成各种好喝的“饮料”,重口味的可能会加梅叶冬青、厌氧细菌形成独特的抽象口味。“冰”直接加调味料是没有意义的,没有人会愿意花钱买来喝。古人在想尽办法把“冰”化成“水”,我们要做的是把“冰”化成“水”后再想尽办法加配料调成好喝的东西。所以说看你到底想要喝什么,是喝一口还是喝一杯?要加糖还是加冰?反正我爱茶、快乐水和咖啡。
艺术经历
年作品《线解放》、《天水一色》参与北京‘‘九零九零·学院新方阵第十二届年展’’
年作品《水声入梦》等参与“千寻之寻”广东青年艺术家联展
年作品《清音》入选第三届江门市中国画作品展
年作品《含羞瀑》等参与陈钠工作室山水画展--汕尾站
年作品《紫竹林》参与”冈州新韵,翰墨传情——江门市中国画学会新会分会会员精品展”
年作品《灵岩》等参与广东省教育厅课题课堂系列展——岭南山水画写生教学项目结题展
年作品《霓影恍惚》入选“第六届广州美术学院学生优秀作品提名展”
年作品《幽谷腾烟》获广州美术学院年“春暖花开”书画摄影大赛二等奖
年作品《商山四皓图》被广州美术学院收藏
年作品《黑龙潭》被广州美术学院收藏
年岩彩画作品《山灵》被广州美术学院收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