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是工业发展的血液,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的化工材料制作方式就是把石油里的长链通过提炼变为短链的乙醇、甲酸等原料,这是一个自上而下、把长链的原料合成短链的化工材料的过程。

那么,能不能自下而上、把短链变成长链的化工产品呢?现任美国莱斯大学的汪淏田就实现了这一逆袭,从只有碳原子的二氧化碳的短链开始,构建起复杂的长链化工产品。

汪淏田,年出生于安徽省宿松县,中科大物理系本科毕业,斯坦福全额奖学金博士毕业,现任教于美国莱斯大学,从事清洁能源的存储与转化技术研究。

30岁的汪博士就是利用太阳能等生产的电能,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高纯度的化工材料,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同时,还获得绿色的化工产品。

从二氧化碳到化工原料的过程核心在于具有很高活性的催化剂。纳米催化剂就是通过把材料缩小到纳米级别的方式,让催化剂发挥超强的性能。汪博士则更进一步,直接把催化剂缩小到了原子量级,迸发出了极强的催化活性。

他们开发的固态电解质技术可以转化高纯度的液态化工产品,未来将大规模应用于化工产品制造、能源存储、污水处理等领域。

持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