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是最近十几年才被多个领域提及的,在我小时候,只有“脑子好使”和“脑子不好使”之分,依次分为:聪明人和笨蛋、正常人和神经病、飞黄腾达的人和走“背”字的

起初我以为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心”,于是我开始研究“心智模式”,发现一些差异取决于思维模式不同,可研究明白时,“心”已成熟。

于是去看了很多心理学的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等,发现专家们谈到核心理论时,必然联系一下脑科学,又使我感到惊诧,对哦,人大概是因为大脑不同,才会做出不同心理反应的吧?

这让我想起了《忍者神龟》里操控肌肉男的外星大脑人——郎格,绝对是以一敌四的智商。

有了电脑和手机等普世电子设备后,我坚定地认为大脑就是人类的CPU、核心芯片,是灵魂,是“我”之所以成为“我”的实在载体。

现在开始了解这个我们天天顶在躯体上端,高于颜值又戚戚相关的部分还不算晚。推荐读物牛津科普系列《大脑》,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院中心心理写、神经科学、医学遗传学教授加里·L·温克编写的介绍大脑知识的通史书籍。

我们说到大脑知识和智商扯上关系,但实际上,这个最强大的器官影响我们的方方面面,例如饮食习惯、对成瘾物迷恋、肥胖与减肥、生活规律、睡眠的质量和梦境、记忆力和注意力的关系等等。

“无论你选择吃西兰花还是虫子,它们所含的化学物质都可能改变你的神经元的功能而改变你的感受和思考方式。”

我们利用碎片化的阅读和视听解读去理解科学知识是片面化的。就像阿尔兹海默症的科普,越来越多的人害怕自己或家人得这种病,保卫“记忆力”成了一种中老年人的生活风尚,多吃鱼,多用脑,多吃胆碱保健品。

人脑中的乙酰胆碱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学习、记忆、调节注意力和情绪、控制运动方式。那是不是补充乙酰胆碱的更多分泌,就可以治疗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呢?那只要买一些胆碱的保健品就能解决这么复杂的人类问题吗?

加里·L·温克教授的科普比较客观就在此,他明确指出很多事物都能获得胆碱,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也不缺乏胆碱。额外摄入胆碱根本不会让大脑产生更多的乙酰胆碱。

“缺啥补啥”不如合理膳食应用在日常饮食中。科学充分证据证明的食物中,肉桂这种香料,被人体食用后,可以产生苯甲酸钠诱导大脑中神经元再生和存活。另一种香料姜黄具有强大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对阿尔兹海默症和帕金森症患者有益。

对大脑功能有明显益处的食物有茶叶、咖啡和可可豆、巧克力、芹菜、葡萄、芒果等等可以多食用一些,另外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激发大脑神经元变得更具有可塑性,提高记忆力。

迄今为止,研究发现黑加仑、梨、蓝莓、草莓、葡萄柚等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至此,终于理解了“多吃水果和蔬菜”不仅仅是包含大量维生素,提高免疫力,对大脑的保健也是极其有利的。

以前吃只是作为生理需求下另外考虑身材管理和取悦自己的方式,但读了这本书,当意识到每天进食的每一样食材都对大脑产生一定影响,这个发现突然让我严肃地看待起饮食习惯。有一些进口的是快速启动脑影响的,比如药物或者咖啡等,但一些蔬菜和水果及鱼类,吃上一顿两顿几乎发现不了什么变化,是长期效果的。

保护好人类最重要的器官—大脑,最好的方式竟然是“吃饭睡觉打豆豆”。之前我们知道了食物影响大脑的营养物质以及分泌的化学物质,那么对大脑维护还有另一件大事,就是睡觉。

长时间清醒状态下的大脑产生的废物会导致脑功能衰退,睡眠和梦境是大脑进化用来清除清醒时所累积的机体代谢废物的方式。

所以睡眠质量不好,不仅对情绪和思考方式产生影响,而且对大脑的长期影响更大,是不可逆的毁坏性的。

牛津科普系列之《大脑》这本书与传统科普书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它并没有根据大脑结构一章一小节的分类讲解,没有为抓眼球提出夸张的主题如“如何提高记忆力?如果变得更聪明?"之类的标题,科普的其实是世界上有关大脑对于公众来说最新研究成果的解读。

为了方便读者理解,作者把每一章节都聚焦于一个公众关心的问题,譬如“为什么抑郁症如此常见?”、什么时候起床或睡觉是否重要?”“大脑越大越好吗?”,这样就能有的放矢带着问题阅读,也能找到疑惑之处,做以标记。

大脑是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器官,像生物课上一样解释清楚每个区域和功能其实并不难,但难点在于大脑是不断运动变化,不断有神经元突触变化带来化学物质的增多和减少,在不同区域的变化又会带来截然不同的行为和情绪变化,这是一个庞大的城市体系,无法用一个PPT真的讲得清楚,但是科技在不断发展进步,人类在探索自身上从来就是不竭余力的,探讨外界环境的变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