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很多壁纸厂家都在宣传时会用到“呼吸”二字,“会呼吸的壁纸”也成为人们争相购买的绿色环保产品。壁纸真的会“呼吸”吗?有人反驳,壁纸里明明有很多甲醛啊。在这里,小编又要来科普了,甲醛更多的存在张贴壁纸时所用的胶水。对于壁纸本身,我们更应该了解的是一种叫做增塑剂的东西。

谈到增塑剂,或许很多人会觉得有点陌生,然而提起年约9成壁纸被检出含有塑化剂的事件,你就会恍然大悟了。

壁纸塑化剂事件

事件源于上海质监局公布的壁纸风险质量安全预警,风险监测结果指出,本次风险监测共采集样品58批次,覆盖本市生产和销售的主要品牌,经检验,53批次样品检出增塑剂(DBP、DEHP、BBP),其中有34批次含量高于参考限值0.1%。随后,诸多媒体接连报道,对壁纸行业进行了指控,在壁纸行业引发了不小的地震。

可见,增塑剂事关民众的健康安全,每次因其引发的质量事件无不触动公众的神经,引发人们的担忧。按理说,如此一个“瘟神”,早该被人类赶跑了,为何还充斥着生活的各个角落,晃荡在我们的视野里?

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娓娓道来。

增塑剂到底是“何方神圣”?

增塑剂又称塑化剂,是一种加入到高分子聚合体系中能增加它们的可塑性、柔韧性或膨胀性的物质,同时又不影响聚合物本质特性的物质。通俗来讲,就是使原本坚硬的聚合物变得柔软些,容易加工些,适合制造软管、塑胶玩具等一些柔软的塑胶制品。而像给排水管、装饰异型材等那些原本就要求坚硬的制品则无需加增塑剂。增塑剂主要用于塑料(以聚氯乙烯为主)、纤维素、醋酸乙烯树脂、合成橡胶、涂料等合成材料。在塑料中,增塑剂是使用量最大的一种助剂,添加量一般为0~50%不等。

壁纸中为何要添加增塑剂?

壁纸产品主要有三种:PVC、无纺布和纯纸。其中只有PVC壁纸中添加有增塑剂,在无纺布壁纸和纯纸壁纸中不存在增塑剂。PVC壁纸虽然归类于建材,但是其加工工艺属于塑料制品,添加增塑剂是为了增加其弹性和柔韧性。

壁纸协会反驳:增塑剂致癌说

壁纸材料分为纯纸、无纺、PVC等品类,其中PVC类壁纸含有增塑剂,上海市质监局根据GB/T-《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对壁纸产品进行检测,是不科学的,国外也没有专门对壁纸中增塑剂的含量进行检测的相关标准。

增塑剂的有害性,是否成立?

增塑剂按化学结构分类有苯二甲酸酯类、脂肪族二元酸酯类、苯多酸酯类、苯甲酸酯类、多元醇酯类、氯代烃类、环氧类、聚酯类等多种。其他还有按作用(内增塑剂和外增塑剂)以及按功能等方式分类。苯二甲酸酯类是增塑剂中量最大的一类,主要包括邻、间、对三种苯二甲酸酯类,又以邻苯二甲酸酯类为最多,约占增塑剂市场份额的80%以上。常用的邻苯二甲酸酯包括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等10余种。其中,邻苯二甲酸酯,平常人们闻“塑”色变的主要就是这种。

增塑剂的安全隐患具体表现为?

目前发现有安全风险的主要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而且着重是其中的6种。该类增塑剂无色无味或有轻微的芳香味,难溶于水,却易溶于有机溶剂。在塑料中呈游离状态,可以迁移至环境,主要通过与人的口腔、皮肤粘膜等接触进入人体。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具有影响生物体内分泌和导致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属于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环境激素。其中DEHP等6种被美国环保署(EPA)列为重点控制的污染物。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女性而言,该物质会增大女性患乳腺癌甚至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对孕妇则可能造成流产,对于儿童而言,长期大量摄入将影响生殖和发育。

最重要的:量的问题

DEH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其摄入量。以60公斤体重的成人来讲,世界卫生组织、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管局和欧盟分别认为,终身每人每天摄入1.5、2.4和3.0毫克及以下的DEHP是安全的。

虽然壁纸协会反驳说,增塑剂在常温状态不挥发、不易迁移,稳定性强,只有入口才可能致畸、致突变,因此就断定说壁纸中所含的增塑剂具有致癌作用是不严谨的。

本身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有害的,如果壁纸中其含量超过了一定限值,终究是对人体有害的,毕竟,我们每天有将近10小时以上待在室内。这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样是不容忽视的,而且在健康安全第一的当今社会,任何事关安全的小事一经放大便是社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