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味业添加剂事件,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大V通过短视频反映调味品当中含有一些添加剂,包括防腐剂,后续网友把海天在国内有添加剂酱油和在日本销售的无添加剂的酱油进行对比,指出公司双标。
这个事情在国庆期间闹得非常大,媒体报道分析较多,海天味业连发三次公告也未能平息市场的不安。第三则公告强调公司没有双标,不管是在国内国外,都是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来进行添加。
来源陈志文iFinD
10月10日开市第一天,海天味业大幅杀跌,盘中一度跌了9%,它的竞争对手千禾味业则是直接涨停。从这个事件的发展来看,人们有一种情绪的恐慌,特别是以网友为主的消费者,可能在选择产品上,会更加注意背后的添加剂,其中被媒体报道更多的是苯甲酸钠。
苯甲酸钠是什么,可以网上搜索。在食品当中放入添加剂,已经成为全球惯例,其实我觉得更多需要去考虑的是,我们的标准。早期是根据国家当时的发展水平来确定的,随着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品质追求的也越来越高。
这种情况下有争议的比如说苯钾酸钠,我觉得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可能会逐步被调味品企业、酱油相关企业淘汰掉,更可靠、更安全、更高端,零添加的产品会成为一个新趋势。
比如说像中炬高新的厨邦,影响稍微小一点,因为跟他没有太大的关系。公司的产品也很少有加入苯甲酸钠的,或者说它添加产品相对来说要更可靠一些。
同时它主打的是纯传统酿造天,这样的一个概念。对中炬高新的影响不是很大。作为老二的话,他主攻这种晒足天,传统酿造工艺企业来说,压力还是非常大的。这也是市场在目前阶段给出了三家公司不同的预期,在估值上能够体现出来的。
来源陈志文,iFinD
海天味业的PE是51倍,千禾味业是58,那么中炬高新只有31左右。PS市销率也是一样,海天味业达到13,千禾味业是7.7,中炬高新只有4.4。在ROE上,海天味业是最高的,达到28%,而千禾味业只有13%,中炬高新接近19%。
性价比上,包括估值的角度上来看,市场也是在成长和价值之间寻求一个预期的偏差。对于零添加,未来中高端的大势所趋的发展逻辑,可能会有更高的一个想象力,成长性也更高,于是给了千禾味业更高估值。海天味业作为一个行业龙头,包括现金流、财务指标都非常健康的情况下,包括它的回报率也比较高,给了它相对来说较高的估值。
中炬高新作为行业老二,主要对标的还是海天味业。同时它的增长速度在年的时候有所放缓,再加上它的传统酿造工艺,以及它的零添加产品,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包括公司的本身,存在的一些股东之间分歧,影响到它的估值。
目前调味品行业,对标日本的龟甲万的发展历程,它的市值只有亿,海天已是亿,差距很大,龟甲万主要主导健康安全产品以及零添加的产品,它的PE也是达到了40左右。这和日本人口数量有关,市占率超40%。另外一个美国的卡夫亨氏,比如说我们经常吃的番茄酱,它的市值接近亿,PE是在28倍左右。目前全球股市处在低迷的状态情况下,大部分的调味品和消费品的估值都在25~40之间,平均水平是在30左右。
中国调味品市场的空间仍然非常大,包括它的产品线上,比如说还是以“龟甲万”为例,它的整个产品系列高峰期有多种。年我国的调味品市场规模达到了亿,行业前5家加起来只占据了20%左右,日本达到25%,美国达到34%,所以说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在中国调味品公司当中,老大和老二、老三之间差距较大,海天味业是妥妥的调味品龙头。
这个行业它的品类是具有扩张性,可以做酱油、蚝油,还可以做醋、料酒、味精、鸡精以及乳品,包括食用油、火锅底料等,过去支撑海天味业加速发展的,主要是蚝油。它的蚝油增长速度,在过去5年内,平均增长速度接近19%,而酱油只有13%,也增加了醋,料酒等。
蚝油市场公司是占据绝对龙头,达到了42%的市占率。整个蚝油的渗透率,只有22%,也就是说还有接近78%的人是没有用过蚝油的。鸡精它的整个渗透率已经达到61%。也就是说在10家里面,有6家都是会用到鸡精的。黄豆酱,火锅底料,公司占有率只有5%,行业集中度低。
公司在发展过程当中推出的火锅底料也卖得非常的快,还有酱腌菜等等。公司整个系列当中达到了多个规格,日本的龟甲万,它达到了多种的成品,那么在高峰期的时候,达到多种产品,在产品系列的发展过程当中,每家公司都有很大的空间。
海天味业为老二中炬高新也好,千禾味业,提供了一个未来成长的路径和空间。酱油是最大的,消费最高,仅次于盐之后的高频消费品,它的体量空间达到了接近亿,也是每家龙头企业想要站住脚跟必争的一个路线。
包括鲁花,金龙鱼后期进入者也好,都推出了自己的酱油产品,这是一个大的赛道,当在这条赛道上站稳脚跟之后,一旦形成了品牌优势之后,发展其他的调味品就相对是顺理成章。消费品对品牌要求较高,更多竞争的是一些知名品牌,这些竞争者都是全系列的发展,未来是一个巨头与巨头之间的对决。
海天味业渠道优势,是它成长的关键。它的品牌、渠道和它的产品线,在目前的整个竞争格局当中,相对来说占据优势。其他公司来说,它的一两个产品在的竞争当中,它可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距离成为行业龙头,还相差甚远。
其它二三线企业发展预期空间可能会更大一些,都是知名品牌,都有自己一定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担心龙头老大的地位是不是会不会被撼动。特别是这一次调味品添加剂事件所带来的预期冲击,之所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