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频繁曝光的塑料制品的质量问题却让老百姓对于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塑料”的安全充满着疑惑。
年10月,我国台湾食品药物管理部门公布,外包装标榜“不含双酚A”字样的市售4款奶瓶含禁用有毒物质双酚A。面对社会上层出不穷的“塑料瓶”的质量问题,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我们,如何分辨塑料瓶的质量好坏,选择安全可靠的产品呢?
一、塑料瓶底标识美国塑料工业协会(SocietyofPlasticsIndustry,SPI)制定了塑料制品使用的塑料种类的标志代码,是在三个箭头组成的代表循环的三角形中间,加上数字的标志,他们将三角形的回收标记附于塑料制品上,并用数字1到7和英文缩写来指代塑料所使用的树脂种类。这样一来,塑料品种的识别就变得简单而容易,回收成本得到了大幅度的削减。现今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采用了这套SPI的标识方案。中国在年制定了与之几乎相同的标识标准。
1.PETE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缩写,这种材料常用于制作宝特瓶(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
建议:饮料瓶别循环使用装热水
使用:耐热至70℃,只适合装暖饮或冻饮,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融出。并且,科学家发现,1号塑料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
因此,饮料瓶等用完了就丢掉,不要再用来做为水杯,或者用来做储物容器乘装其他物品,以免引发健康问题得不偿失。
2.HDPE即高密度聚乙烯,常见于清洁用品、沐浴产品,白色药瓶等,目前超市和商场中使用的塑料袋多是此种材质制成,可耐℃高温,标明食品用的塑料袋可用来盛装食品。
3.PVC:聚氯乙烯,常用于一些装饰材料,如塑料管道、雨衣、塑料膜等。可塑性强,价格便宜。只能耐热81℃,高温时容易有有害物质产生,甚至连制造的过程中它都会释放,有毒物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乳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等疾病。目前,这种材料的容器已经比较少用于包装食品。如果在使用,千万不要让它受热。
4.LDPE:低密度聚乙烯如:保鲜膜等,耐热性不强,通常,合格的PE保鲜膜在遇温度超过℃时会出现热熔现象。
建议:保鲜膜别包着在食物表面进微波炉,并且,用保鲜膜包裹食物加热,食物中的油脂很容易将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出来。因此,食物入微波炉,先要取下包裹着的保鲜膜。
5.PP(聚丙烯),能耐℃以上的温度,常用于微波炉餐盒,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
建议:唯需要特别注意,一些微波炉餐盒,盒体的确以5号PP制造,但盒盖却以1号PE制造,由于PE不能抵受高温,故不能与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为保险起见,容器放入微波炉前,先把盖子取下。
6.PS(聚苯乙烯),耐热70-90度,装热饮料会产生毒素,常用于制作碗装泡面盒、快餐盒。
使用:使用时要避免因温度过高而释出化学物,并且不能用于乘装强酸(如柳橙汁)、强碱性物质,因为会分解出对人体不好的聚苯乙烯,容易致癌,因此,您要尽量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
7.PC及其他类。
使用:被大量使用的一种材料,尤其多用于奶瓶中,因为含有双酚A而备受争议。理论上,只要在制作PC的过程中,双酚A百分百转化成塑料结构,便表示制品完全没有双酚A,更谈不上释出。
二、购买建议(1)除了5号制品,其他的作为日常餐具或盛放食物、饮用水容器都是不安全的,至少有安全隐患。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大卖场超市所出售的水壶,看似是塑料制品但底部并没有相关循环标识,所以处于安全考虑如果餐饮容器底部没有循环标识5的话最好不要购买和使用。
(2)如果容器有任何摔伤或破损,建议停止使用,因为塑料制品表面如果有细微的坑纹,容易藏细菌,危害健康。
(3)避免反复使用已经老化的塑料器具。
(4)一分价钱一分货,建议消费者在大型正规商场(不包括乐天玛特)购买塑料制品,且不要贪图便宜。
END另附上扒一扒系列其余文章,全是干货,欢迎转发!
扒一扒日常面膜里的化学成分,一切真相都在这里!
扒一扒陶瓷餐具中的化学!你家的餐具选对了吗?
扒一扒系列
你确定你的护手霜适合你吗!真相全在这儿!
扒一扒系列
家庭装修中的化学,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生活中的化学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葛鲁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