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内容:中国院士放弃专利,让救命药入医保,一盒仅元,改写人类历史!
王振义院士:
王振义,上海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医院终身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致力于血液内科学的医、教、研工作70余年,为肿瘤治疗找到全新的理念与方法——诱导分化疗法,使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可被治愈的成人白血病,确立了国际公认的白血病治疗“上海方案”。
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人类癌症治疗史上应用诱导分化疗法获得成功的第一人”,使中国占领血液肿瘤治疗制高点,为世界肿瘤治疗贡献了中国方案。
获得国际肿瘤学最高奖凯特林奖等数十项医学大奖,并还言传身教,培养了陈竺、陈赛娟等“一门四院士”,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十分“凶险”的白血病,致死率非常高,当时国际上还是以化疗作为通行治疗方法,但效果并不好,患者化疗5年后的存活率只有10%~15%。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有异常血细胞形成的癌症。
正常骨髓可以产生携带氧气的红细胞,产生保护机体免受感染的白细胞和参与凝血的血小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时未成熟的早幼粒细胞聚集在骨髓中过度生长,从而导致机体内缺乏正常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患者因此出现许多症状。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特别容易出现瘀斑、皮肤下小红点、鼻出血、牙龈出血、血尿和月经过多,异常出血是由于血液当中血小板数量减少和癌细胞释放一些物质促使出血所致。红细胞减少会导致患者出现皮肤苍白、疲劳等表现。
正常白细胞的减少使患者容易发生感染,从而出现高烧、咳嗽、腹痛等表现,此外,白血病细胞还可以扩散到骨骼和关节,导致疼痛。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多发于40岁,但实际上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
王振义院士放弃专利,让救命药降至一盒元,点亮生命之光
王振义当时已在研究一种新药:全反式维甲酸!
这种药,就是维A酸胶丸,也叫维甲酸胶囊,专门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它让这种白血病患者的生存率大幅提高,成为人类肿瘤历史上第一个能被治愈的肿瘤。
年,王振义教授带领研究人员通过体外研究证明,全反式维A酸可以诱导新鲜的急性早幼粒细胞向终末成熟细胞分化。
年,使用全反式维A酸治疗2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23例取得完全缓解,之后,全反式维A酸的作用得到国内外广泛的证实。
目前,全反式维A酸的诱导分化治疗已成为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标准治疗,特别是若联合三氧化二砷,完全缓解率可达到85%以上。
当时,王振义院士:在面对科研一次次遭遇挫败,前路迷茫之时,他上下求索,善借他山之石,提出诱导分化的理论,“劝导”癌细胞“改邪归正”。
在国内缺乏可攻克顽疾的13-顺维甲酸,从美国进口价格昂贵,效果不佳时,他另辟蹊径,大胆创新,选用了全反式维甲酸。
医院的病床上,躺着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儿,是的,她不幸患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小女孩在经过化疗之后,还是出现了感染,生命垂危,父母已经打算放弃治疗。
但是,王振义院士和夫人实在不忍心看到孩子眼看着失去生命,后来又和小女孩的父母一起商议治疗方案,他果断地把全反式维甲酸口服治疗方案拿了出来。
在征得孩子父母同意后,让小女孩儿尝试了这个伟大的方案,最终的结果,奇迹确实出现了,小女孩儿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病情得到了很好的缓解。
在5岁垂危患儿身上试了新药,面临巨大的风险和艰难抉择之时,他勇于担当,奋力一搏,将拯救生命放在了第一位!
最终取得了完美的成功,并且推向了全国,而且还做了一个伟大的抉择,历经千辛万苦制作出来的救命药,在同类抗癌药动辄上万元的价格对比下,一盒只要元还纳入医保的“救命药”显得格外暖心。
“血液病有很多种,还有许多治不好,这个领域还有很深的学问和无穷的知识要学习,需要年轻一辈努力去攻克。”——王振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