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总磷TP?

总磷是任意形态含磷物质的总称,包括有机磷、次、亚、焦等磷酸盐及正磷,而TP是总磷的英文缩写。

有机磷为含碳-磷键的有机化合物,次、亚、焦磷指+1、+3价的底价态磷,正磷即最广泛存在的+5价最高价磷。

在检测水中总磷时,可将有机磷及低价磷通过氧化统一转化为正磷之后进行测量,避免误差。

总磷TP超标的原因分析:

大多数污水处理厂总磷的处理是采用的生物法,生物除磷中通过聚磷菌在厌氧状态下释放磷,在好氧状态下过量的摄取磷,通过排放富磷剩余污泥而除磷。

影响总磷处理效果的原因涉及许多方面,主要有:

1、温度

首先,我们要了解到聚磷菌,了解了才能改善它。聚磷菌也叫除磷菌、摄磷菌,是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中一类特殊的细菌,在好氧的状态下能超量的降污水中的磷吸入体内,使体内的含磷量超过一般细菌体内的含磷量的倍数,这类细菌被广泛的用于生物除磷。

一般分为两种,兼性厌氧的反硝化聚磷菌和好养聚磷菌。最合适的温度是15~25℃,温度过低会导致系统运行效果变差,不利于聚磷菌的生产,导致污水站磷反而比平常升高不少,这成为典型的污水处理案例。

2、pH值

pH值在6-8时,聚磷微生物的含磷量和吸磷率保持稳定,当pH值低于6.5时,吸磷率急剧下降。

当pH值突然降低,无论在好氧区还是厌氧区磷的浓度都急剧上升,pH值降低的幅度越大,释放的能量也越大。

3、溶解氧

厌氧除磷要保持较低的溶解氧值以更利于厌氧菌的发酵产酸,进而使聚磷菌更好的释磷,另外,较少的溶解氧更有利于减少易降解有机质的消耗。

好氧区需要较多的溶解氧,以更利于聚合磷菌分解储存的PHB类物质获得能量来吸收污水中的溶解性磷酸盐合成细胞聚磷。

4、厌氧池硝态氮

厌氧区硝态氮存在消耗有机基质而抑制PAO对磷的释放,从而影响在好氧条件下聚磷菌对磷的吸收。另一方面,硝态氮的存在会被气单胞菌属利用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从而影响其以发酵中间产物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发酵产酸,从而抑制PAO的释磷和摄磷能力及PHB的合成能力。

每毫克硝酸盐氮可消耗易生物降解的COD2.86mg,致使厌氧释磷受到抑制,一般控制在1.5mg/l以下。

5、泥龄

由于生物除磷系统主要通过排出剩余污泥实现除磷,因此剩余污泥量的多少决定系统的除磷效果,而泥龄长短对剩余污泥的排放量和污泥对磷的摄取作用有直接的影响。

污泥龄越小,除磷效果越佳。这是因为降低污泥龄,可增加剩余污泥的排放量及系统中的除磷量,从而削减二沉池出水中磷的含量。

但对于同时除磷脱氮的生物处理工艺而言,为了满足硝化和反硝化细菌的生长要求,污泥龄往往控制得较大,这是除磷效果难以令人满意的原因。一般以除磷为目的的生物处理系统的泥龄控制在3.5~7d。

6、COD/TP

污水生物除磷工艺中,厌氧段有机质的种类、含量及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与污水中含磷的比值是影响除磷效果的重要因素。

是出水总磷是否超标的关键,而由于生物除磷中存在脱氮过程,反硝化菌会抑制聚磷菌的吸磷和释磷作用,导致除磷效果不好。

一般认为,进水中COD/TP要大于15,才能保证聚磷菌有足够的基质,从而获得理想的除磷效果。

7、RBCOD(易降解COD)

研究表明,当以乙酸、丙酸和甲酸等易降解碳源作为释磷基质时,磷的释放速率较大,其释放速率与基质的浓度无关,仅与活性污泥的浓度和微生物的组成有关,该类基质导致的磷的释放可用零级反应方程式表示。而其他类有机物要被聚磷菌利用,必须转化成此类小分子的易降解碳源,聚磷菌才能利用其代谢。

8、糖原

糖原是由多个葡萄糖组成的带分枝的大分子多糖,是胞内糖的贮存形式。如上图所示聚磷菌中糖原在好氧环境下形成,储存能量在厌氧环境下代谢形成为PHAs的合成的原料NADH并为聚磷菌代谢提供能量。

所以在延迟曝气或者过氧化的情况下,除磷效果会很差,因为过量曝气会在好氧环境下消耗一部分聚磷菌体内的糖原,导致厌氧时形成PHAs的原料NADH的不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8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