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重点知识点(题型:词解释、填空、选择、理解、简答、计算)
名词解释
药物分析:研究药物质量规律、发展药物质量控制的科学,它是运用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等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药物及其制剂质量控制方法的学科。
药物:以人为使用对象,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药品:一种或多种药物经一定的处方和工艺制备而成的某种剂型的产品
对照品:采用理化方法进行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时所用的标准物质
标准品: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
药物鉴别:是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用规定的试验方法来辨别药物真伪的质量控制过程
一般鉴别试验:以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为依据,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该类药物真伪的方法
专属鉴别试验: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所引起的物理化学特性不同,选用某些特有的灵敏的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物质在一定量的某种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
熔点:药物按照规定的方法测定,由固体熔化成液体的温度,熔融同时分解的温度或在熔化时自初熔至全熔的一段温度
比旋度:在一定波长与温度下,偏振光通过长1dm且每1ml中含有手性化合物1g的溶液时,测得的旋光度
吸收系数:在一定波长下,单位光程长度某物质单位浓度的吸光度值
杂质:药物中存在的无治疗作用、或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一般杂质: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泛,在多种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
特殊杂质:在特定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
无机杂质:有氯化物、硫酸盐、硫化物、氰化物、重金属等
有机杂质:可能在药物或制剂生产或贮藏中引入,包括引入的原料、中间体、副产物、分解产物、异构体和残留溶剂等
信号杂质:一般无害,但其含量的多少可以反映出药物的纯度水平
有害杂质:如重金属、砷盐、氰化物等,对人体有毒害,在质量标准中应严格加以控制,以保证用药安全
杂质限量: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
滴定度:每1ml某摩尔浓度的滴定液所相当的被测药物的重量,以mg表示。
准确度: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同一份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专属性: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存在下,采用的分析方法能正确测定被测物的能力
检测限:试样中的被分析物能够被检测出的最低量
定量限:试样中的被分析物能够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符合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
耐用性:在测定条件发生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重量差异:以规定称量方法测得的每片重量与平均片重之间的差异程度
崩解时限:口服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粒,并全部通过筛网(不溶性包衣材料或破碎的胶囊壳除外;如有少量碎粒不能通过筛网,应软化或轻质上漂且无硬心)所需时间的规定限度
含量均匀度:小剂量或单剂量的固体制剂、版固体制剂和非均相液体制剂的每片含量符合标识量的程度
溶出度:活性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释放度: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或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在规定条件下释放的速率和程度
装量:单位容器内药物或制剂的含量
装量差异:数个最小单位的药品的含量均匀度
可见异物:存在于注射剂、眼用液体制剂和无菌原料药中,在规定条件下目视可以观测到的不溶性物质
填空、选择
药品的特点:专属性、两重性、质量重要性、时限性
《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国家药品标准是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对药品的质量指标、检验方法和生产工艺等所做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及监督管理等各环节必须共同遵守的,具有强制性的技术准则和法定依据
国家药品标准包含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标准和药品注册标准
《中国药典》(ChP):年版由一部、二部、三部、四部组成。其中,一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第二部分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药典二部也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收载化学药、抗生素、生化药品,第二部分收载放射性药品及其制剂;药典三部收载生物制品;四部收载凡例、通则(包括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与指导原则)、药用辅料标准
溶解度、限度、称重或量取不同精确度的要求:
极易溶解指溶质1g(ml)——不到1ml
易溶指溶质1g(ml)——1~10ml
溶解指溶质1g(m)——10~30ml
略溶指溶质1g(ml)——30~ml
微溶指溶质1g(ml)——~0ml
极微溶解指溶质1g(ml)——0~00ml
几乎不溶或不溶指溶质1g(ml)在溶剂00ml中不能完全溶解
原料药的含量(%),除另有注明者外,均按重量计。如规定上限为%以上时,是指用药典规定的分析方法测定时可能达到的数值,它为药典规定的限度或允许偏差,并非真实含有量;如未规定上限时,系指不超过.0%。
“精密称定”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称定”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精密量取”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密度要求;“量取”指可用量筒或按照量取体积的有效数位选用量具。取用量为“约”若干时,指该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
“恒重”,除另有规定外,指供试品经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称重重量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干燥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重均应在规定条件下继续干燥1小时后进行;炽灼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重应在继续炽灼30分钟后进行。
试验中规定“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计算”,除另有规定外,应取未经干燥(或未去水,或未去溶剂)的供试品进行试验,并将计算中的取用量按检查项下测得的干燥失重(或水分,或溶剂)扣除
“空白试验”指在不加供试品或以等量溶剂替代供试液的情况下,按同法操作所得的结果;含量测定中的“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是指按供试品消耗滴定液的量(ml)与空白试验中所耗滴定液的量(ml)之差进行计算
药检程序及注意事项
①取样:取样要求科学性、真实性与代表性,应遵循均匀、合理的取样原则。首先准备好干燥洁净的取样器(不锈钢或玻璃材质),根据样品总件数(n)计算取样数量,取样量至少为一次全检量的3倍,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另1/3供复核用、其余1/3则为留样保存。取样结束,将被取样包件封口并填写取样证(内容:品名、取样人、复核人、取样日期)贴于取过样的包装物上;再填写取样记录并将样品存放于指定地点。
②检验:判断药物质量是否符合药品质量标准,必须综合考虑性状观察、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结果来给出结论。
1.性状观察在药品检验之初,首先对其外观颜色、臭、味、溶解度及物理常数等进行观察,借此,可以鉴别药物,也能反映药品的纯杂程度
2.鉴别按照药品质量标准中鉴别项下规定的试验方法操作,并结合性状观测结果,来对药物的真伪作出判断。
3.检查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均一性和纯度四个方面的状态所进行的试验分析,是判断药物质量优劣的重要检验项目
4.含量测定采用理化方法或生物学方法对药物中所含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测定。这一检验项目必须在鉴别无误、检查合格的基础上进行,它是评价药品质量优劣、保证药品疗效的重要手段
③书写检验记录和报告:检验记录是出具检验报告书的原始依据也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总结的原始资料。为保证药品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检验原始记录必须用蓝黑墨水或碳素笔书写,做到记录原始、数据真实、字迹清晰、资料完整齐全。
药品检验报告书是对药品质量作出的技术鉴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应长期保存。药检人员应本着严肃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书写检验报告书,做到数据完整、字迹清晰、用语规范、结论明确;每一张药品检验报告书只针对一个批号。
药物鉴别的内容:性状(外观、溶解度、物理常数)、一般鉴别试验、专属鉴别试验
药物性状包含的内容:外观性状、溶解度、物理常数
外观包含的内容:药品的聚集状态、色泽以及臭味等(另作规定:药品的晶型、粒度、溶液的颜色)
物理常数包含的内容:相对密度、馏程、熔点、凝点、比旋度、折光率、黏度、吸收系数、碘值、皂化值和酸值等
典型一般鉴别试验的鉴别特征P26:只能证实是某一类药物,而不能证实是哪一种药物
无机阴离子的鉴别:氟化物;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硫酸盐;硝酸盐;磷酸盐
无机阳离子的鉴别:钠盐;钾盐;钙盐;铵盐;
有机酸盐的鉴别:枸橼酸盐;酒石酸盐;醋酸盐;乳酸盐。
鉴别方法的分类:化学鉴别试验(颜色变化、沉淀生成、气体生成、荧光反应鉴别法和衍生物生成熔点测定法)、光谱鉴别法、色谱鉴别法、生物学鉴别法。(中药:显微鉴别法、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
影响鉴别反应的因素:溶液的酸碱度、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温度与反应速度、共存物质的干扰、反应的介质
杂质包含的内容、来源等:药物的杂质是指药物中存在的无治疗作用、或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中国药典》将任何影响药品纯度的物质均称为杂质。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即药物的生产过程引入和药物的贮藏过程产生(一般杂质,特殊杂质)
杂质限量的控制方法:一、限量检查法(对照法、比较法、灵敏度法),二、对杂质进行定量测定
氯化物检查法、硫酸盐检查法、铁盐检查法(硫氰酸盐法;巯基醋酸法;重金属检查法(硫代乙酰胺法、炽灼后的硫代乙酰胺法、硫化钠法);砷盐检查法(古蔡氏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溶液颜色检查法(第一法(颜色)、第二法(吸光度)、第三法(色差计);易炭化物检查法;溶液澄清度检查法;干燥失重测定法(常压恒温干燥法、干燥剂干燥法、减压干燥法、热分析法(热重分析法、差示热分析法、差示扫描量热法));残留溶剂测定法(第一法(毛细管柱顶空进样等温法)、第二法(毛细管柱顶空进样系统程序升温法)、第三法(溶液直接进样法))。
含量测定的方法:容量法(直接滴定法、剩余滴定法)、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
不同方法(鉴别、杂质检查(限量、定量)、和含量测定)验证哪些内容:
药物制剂分析和制剂检查包括哪些内容:剂型检查和杂质检查
片剂分析(外观、硬度和耐磨性;重量差异;崩解时限;含量均匀度的检查;溶出度的检查;释放度的测定);注射剂分析(装量;装量差异;渗透压摩尔浓度;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无菌;热原或细菌内毒素);胶囊剂分析(外观;装量差异;崩解时限;含量均匀度的检查;溶出度的检查;释放度的测定);软膏剂、乳膏剂和糊剂(粒度、最低装量、无菌、微生物限度检查)复方制剂分析。
制剂分析通常需要排除什么干扰,怎么排除这些干扰:首先需要将药物从制剂里溶解出来,根据剂型的不同溶出的方法不同。其次需要重点考虑辅料等共存成分对测定方法的干扰。根据待测药物与干扰辅料的理化性质的差异(如溶解性差异、氧化还原性质差异等)除去干扰,或采用辅料不对其具有干扰的其他方法测定。
体内药物分析样品类型、样品处理、处理方法等:
常用的体内样品包括血液、尿液、唾液、头发、器官、组织等。此外,乳汁、精液、脑脊液、泪液、胆汁、胃液、粪便等有时也作为体内药物分析的样品
处理方法:去除蛋白质、分离纯化与浓集、缀合物水解、化学衍生化、有机破坏等
巴比妥类药物、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结构特点、性质、区分等:
巴比妥类药物为丙二酰脲的衍生物①在空气中较稳定,遇酸、氧化剂和还原剂,在通常情况下其环不会破裂②弱酸性:由于巴比妥类药物的弱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弱,所以该类药物的钠盐水溶液遇CO2可析出沉淀③水解性:巴比妥类药物具有酰亚胺结构,易发生水解开环反应,所以其钠盐注射剂要配成粉针剂④成盐反应:巴比妥类药物的水溶性钠盐可与某些重金属离子形成难溶性盐类,可用于鉴别巴比妥类药物。
芳酸及其酯类药物是分子结构中既有苯环,又含有羧基的一大类药物
①芳酸具游离羟基,呈酸性,其pK为3~6,属中等强度的酸或弱酸;-X、NO2、OH等吸电子取代基存在使酸性增强,-CH3、一NH2等斥电子取代基存在使酸性减弱。邻位被取代基取代后酸性增强的程度大于间位、对位取代,尤其是邻位被酚羟基取代,由于形成分子内氢健,酸性大为增强。②芳酸碱金属盐易溶于水,水解,溶液呈碱性,但碱性太弱,所以其含量测定方法为双向滴定法或非水碱量法。③芳酸脂可水解,利用其水解得到酸和碱的性质可进行鉴别:利用芳酸脂水解定量消耗氢氧化钠的性质,芳酸脂类药物可用水解后剩余滴定法测定含量。芳酸脂类药物还应检查因水解而引入的特殊杂质。④芳酸类药物分子结构中有共轭体系,在紫外光区一定波长处有特征吸收,可用作鉴别和含量测定的依据:本类药物有特征官能团,在红外光区有吸收,可用红外光谱法鉴别本类药物。⑤取代芳酸类药物可利用其取代基的性质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如具有酚羟基的药物可用FeCl3反应鉴别:具有芳伯氨基的药物可用重氮化偶合反应鉴别、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含量。
选择、理解、简答
理解为什么要开展药物分析
开展药物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药品的安全、有效、质量可控。
政府职能部门有哪些手段保证药品质量?
抽查检验分为评价抽验和监督抽验;注册检验包括样品检验和药品标准复核;指定检验;复验。
药物分析的任务
药物分析学贯穿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经营、临床使用和药政监管的各个环节,起着全面保证和控制药物质量的重要作用。
药物鉴别的特点
药物鉴别是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用规定的试验方法来辨别药物真伪的质量控制过程。药物的鉴别包括性状、物理常数、一般鉴别实验和专属鉴别实验。药物的鉴别实验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法、光谱法和色谱法。
药物含量测定为什么要进行前处理?
①样品浓度太低②样品中其他物质干扰被测物质的测量结果③没有能够直观测定的物质④样品污染检测仪器
不同含量测定方法的优缺点
①容量分析法:仪器简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但其专属性与灵敏度不高,适用于化学原料药的含量分析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具有简便快速,仪器普及性高、准确度较高、灵敏度高的优点。但其专属性较差③荧光分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度高的优点,但受药物必须具有荧光性的限制应用范围较窄④色谱法快速高效,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应用范围广,缺点是仪器昂贵
药物制剂分析与原料药分析相比有哪些不同?
1、鉴别的不同
药物制剂的鉴别方法通常以原料药的鉴别方法为依据。辅料不干扰药物的鉴别时采用原料药的鉴别方法鉴别制剂,辅料干扰药物的鉴别时,需排除干扰再采用原料药的鉴别方法鉴别制剂;或者改用其他鉴别方法。一般鉴别试验项目数通常比原料药少。
2、检查的不同
药物制剂的检查包括剂型检查和杂质检查。由于药物制剂是由质量合格的原料药和辅料制备而成的,药物制剂的杂质检查通常不需要重复检查,对于制剂的制备和贮藏过程中可能引入的杂质,这些杂质既可能是原料药要求检查的,也可能是原料药不要求检查的。一般药物制剂对所检查杂质的限量控制往往没有原料药严格。
3、含量测定的不同
与化学原料药的含量测定方法的精密度相比,药物制剂的含量测定更注重方法的选择性,以消除辅料或复方制剂中共存主成分对测定结果的干扰;对于药物含量较低的制剂,还需要考虑方法的灵敏度。
药典一般对原料药要求比较严格,而对制剂则要求放宽些。原料药的含量限度是以百分含量表示的,制剂分析的含量测定结果常以标示量百分率表示。
4、分析的不同
一般来说,原料药的分析应首先选择准确度较高的分析方法,药物制剂的分析所用方法更侧重专属性和灵敏度。制剂分析除了要考虑主药的结构和性质外,还要考虑辅料成分有无干扰、干扰的程度如何,如何消除或防止干扰以及主药含量的多少。
体内药物分析为什么要进行前处理?
使药物(或代谢物)从结合物或缀合物中释放出来②将样品中药物纯化、浓集③测定方法与测试仪器的需要
体内药物分析与原料药、制剂分析的不同主要表现?
①生物样品组成复杂,干扰成分多,分析前通常需要预处理②采集的生物样品一般数量少,不易重复获得③被测药物浓度偏低,对分析方法及仪器设备要求高
计算
比旋度的计算
杂质限量的计算
药物含量的计算(容量法、UV法,色谱法)
药物制剂(片剂、注射液的含量(标示量的百分比))含量计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