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作为药用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白芍和赤芍被《中国药典》收载,列为不同的两种中药,虽来源相近、化学成分相似,但功效及临床应用却有明显的区别。

芍药分赤白始于南北朝,从植物来源和生物学上,白芍和赤芍均来源于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白芍为芍药及变种毛果芍药的根,赤芍为芍药或川赤芍的根。

白芍主产于安徽亳州、浙江杭州和山东菏泽,主要为栽培品,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而得。而赤芍中芍药主产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川赤芍则主产于四川,多为野生品,以生品人药。

在中医临床应用上,白芍、赤芍同是寒性药,具有清热的共性,但白芍属补虚药,长于补血平抑肝阳。赤芍属清热药,功偏清热凉血祛瘀。

从化学组成来看,白芍和赤芍非常一致,均以单萜苷及多元酚类化合物为代表性成分,但是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及药材采收后加工处理方式的差异,导致这些成分的含量比例各有不同。

白芍和赤芍中均含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单萜苷类和苯甲酸、没食子酸等酸类成分,白芍中芍药内酯苷远大于赤芍,而赤芍中芍药苷和苯甲酸明显高于白芍,苯甲酸为毒性物质,过量摄入对人体有损伤。

芍药苷为的共有成分,具有镇静、解痉、抗炎、抗应激性溃疡病等方面的效果,药典以芍药苷作为赤芍和白芍的质量控制指标,赤芍中芍药苷质量分数不得少于1.8%,白芍中芍药苷质量分数不得少于0.8%,用于区别赤芍和白芍。白芍中含的芍药内酯苷从化学结构上和芍药苷是同分异构体,具有镇痛,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总之,白芍、赤芍功效不一,白芍具有较强的抗炎和免疫调节活性,而赤芍则因含有大量的多元酚而表现出较强的抗血小板凝集、镇痛及改善微循环等作用。而在护肤方面,芍药多用于美白消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