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综科目中,化学是很多考生的拦路虎,尤其是最后一道大题,往往涉及到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基础和灵活的思维。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年全国卷Ⅱ的化学最后一道大题,看看你能否算对。
题目如下:
某同学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药品和仪器进行了以下实验:
(1)取少量甲酸钠固体放入烧杯中,并加入适量水溶解;
(2)用酚酞指示剂滴定液滴定甲酸钠溶液,并记录终点时消耗的滴定液体积为V1mL;
(3)向甲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钙固体,并搅拌均匀;
(4)再次用酚酞指示剂滴定液滴定甲酸钠溶液,并记录终点时消耗的滴定液体积为V2mL。
已知:甲酸钠固体的质量为mg;滴定液为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呈无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粉红色;甲酸钠、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均为强电解质。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实验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
(2)根据实验结果,计算甲酸钠固体的摩尔质量;
(3)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氢氧化钙固体是否完全溶解,并说明理由。
答案与解析:
(1)实验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甲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HCOONa+NaOH→Na2CO3+H2O
甲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固体反应:
HCOONa+Ca(OH)2→Ca(HCOO)2+NaOH
(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计算甲酸钠固体的摩尔质量如下:
由于甲酸钠与氢氧化钠按1:1的比例反应,所以第一次滴定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摩尔数等于甲酸钠摩尔数,即
n(HCOONa)=n(NaOH)=0.1×V1×10?3
由于甲酸钠与氢氧化钙按1:1的比例反应,所以第二次滴定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摩尔数等于甲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后生成的氢氧化钠摩尔数,即
n(NaOH)=n(HCOONa)+n(Ca(OH)2)=0.1×V2×10?3
由此可以得到甲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摩尔数之差,即
n(HCOONa)?n(Ca(OH)2)=0.1×(V1?V2)×10?3
由于甲酸钠固体的质量为mg,所以甲酸钠固体的摩尔质量为
M(HCOONa)=n(HCOONa)m=0.1×(V1?V2)×10?3m=V1?V×m
(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氢氧化钙固体是否完全溶解,并说明理由如下:
如果第二次滴定时消耗的滴定液体积V2小于第一次滴定时消耗的滴定液体积V1,则说明氢氧化钙固体没有完全溶解,因为还有部分甲酸钠没有被中和;
如果第二次滴定时消耗的滴定液体积V2等于第一次滴定时消耗的滴定液体积V1,则说明氢氧化钙固体刚好完全溶解,因为所有的甲酸钠都被中和;
如果第二次滴定时消耗的滴定液体积V2大于第一次滴定时消耗的滴定液体积V1,则说明氢氧化钙固体过量溶解,因为除了中和甲酸钠外,还有多余的氢氧化钠生成。
通过这道题,我们可以看出,高考化学不仅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方程式,还要求考生能够运用化学原理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做练习,多思考,多总结,提高自己的化学素养和能力。
高考化学虽然难度较大,但并不是无法克服的。只要考生有信心,有方法,有毅力,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如果你觉得这道题还不够,还想要更多的高考化学题目来检验自己的水平和提高自己的能力,那么我们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现在,你可以购买一套超值的高考试卷,包含了年最新的45套高考试卷,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理综和文综等所有科目,每一套都是精心编制的,符合高考的标准和要求,可以让你在考前进行最后的冲刺和复习,感受高考的氛围和难度,提高自己的信心和应对能力。
这套试卷就是金考卷45套高考试卷物理化学生物理综套卷文综,它是由专业的教师团队编写的,经过多次的审核和修改,保证了试卷的质量和实用性。它不仅包含了完整的题目和答案,还附有详细的解析和评分标准,让你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这套试卷现在正在进行限时优惠活动,只要你在下面的链接中输入你的信息,就可以以低价购买这套试卷,并且享受免费的快递服务。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不要错过哦!
在此,我们祝愿所有的高考考生都能在化学科目上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顺利通过高考,实现自己的梦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506.html